推广 热搜: 华中特产  华东特产  华南特产  北特产  西南特产  东特产  山东特产  湖北特产  四川特产  西北特产 

徐汇区特产-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

   日期:2023-05-31     来源:美滋滋特产网    浏览:130    评论:0    
核心提示:徐汇区特产-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上海市徐汇区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乌泥泾手工
QQ浏览器截图20230531081842
徐汇区特产-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
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上海市徐汇区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棉麻纺织品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唐代手工棉纺织技艺得到明显提高,清代达到繁盛时代。
2006年5月20日,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Ⅷ—17
历史渊源
宋末元初,黄道婆回到故里松江府乌泥泾镇。将海南的棉纺织技术与江南原有的先进麻纺和丝织技术相结合。经过革新与创造,形成了一套与棉纤维相适应的手工棉纺织工艺与工具。促进了以松江为中心的江南棉纺织业的蓬勃发展。
黄道婆及手工棉纺织技术和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经历了革新、发展、鼎盛、衰退和转型阶段。
革新时期
南宋末年,江南一带才有棉花种植,而江南最早引种棉花的地方是松江府。这时的松江乌泥泾棉纺织技术尚十分落后,“初无踏车,椎弓之制,率用手剖去子,线弦竹弧置案间,振掉成剂,厥功甚艰。”(《南村辍耕录》卷二四)元初,黄道婆回到家乡后,改进捍,弹,纺,织之具,生产技术迅速发展,由此,乌泥泾一带千户百姓家家机杼,以此为生,丰衣足食。从而使黄道婆纺织革新技术从乌泥泾始,传遍松江府地区。进而是大江南北。
发展时期
元代以后松江府地区的棉纺织业已闻名全国。棉花种植遍及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术达到较高水平,不仅改进捍、弹、纺、织之具,还制作了牵经打纬的工具,有拨车、轩床等。苏松地区植棉纺织蔚然成风。“机杼之声,比户相闻”,“所出布匹,日以万计”。
鼎盛时期
明代,松江府成为最大的棉纺织业中心。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当时又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约在16世纪(明朝中期)以后,棉布成为全国流通的商品,也成为人民普遍使用的成衣原料。到17世纪初,棉纺织业已代替了丝麻,遍布于全国各处。各地还出现品种繁多的棉纺织品,涌现了许多新兴的纺织业大市镇。据中国纺织大学教授赵文榜研究表明:“估计在1869年全国远距离销售的棉布,其中松江府的七县一厅,1869年全国远距离销售的棉布占全国的三分之二。”明末清初取得了“衣被天下”的美誉。
衰退时期
鸦片战争以后,洋布销入中国,虽然曾受到中国手工棉纺业顽强抵制,但在外国人控制的低关税保护下,逐步由通商口岸深入内地,由城市深入农村,从而使乌泥泾手工棉纺织完全趋于破灭边缘。此外,中国自办的棉纺织厂在沿海各地相继出现。但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中国内战原因,中国棉纺织工业和农村手工棉纺织业几经挫折,奄奄一息。
转型时期
解放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有50万产业工人的上海纺织局,是上海最大的产业工人队伍,棉纺织业一直是上海的重要支柱产业。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上海棉纺织业实现了历史性变革,几年中棉纺织业完成了向西部、向内地省份迁移。
工艺特征
黄道婆借鉴和汲取“崖洲被”的经验和技术,在汉族民间传统织造工艺基础上,发展了手工棉纺织的色织和提花工艺。色织,是指织布所用的棉纱都事先染上各种颜色的色纱;提花,是指在织造过程中,利用经纬纱的色彩或组织结构的变化,织出各种不同的复杂花样。“错纱”是不同色彩的经纱在牵经时交错排列;“配色”是不同色彩的纬纱在织造时交替织人;“综线、挈花”,利用束棕提花装置,织造大提花织物。而“折枝、团凤”一般用提花装置,“棋局”是用色织技术实现的。黄道婆运用色织和提花织造工艺织成“乌泥泾被”。
工艺流程
黄道婆革新创造,不仅改进了生产工具和制棉织造技术,同时形成了由碾籽、弹花、纺纱到织布比较完整系统的工艺流程:头道工序轧花机,二道工序木椎拨弓弦,三道工序梳搓成棉条,四道工序摇转纺车纺成纱,五道工序牵挽成经线,六道工序上浆等,形成了一整套13世纪先进的棉纺织技术的工序。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黄道婆的棉纺织技艺改变了上千年来以丝、麻为主要衣料的传统,改变了江南的经济结构,催生出一个新兴的棉纺织产业,江南地区的生活风俗和传统婚娶习俗也因之有所改变。可以说,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是中国纺织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 
传承现状
现如今掌握手工棉纺织和印染技艺的传承人都已是七八十岁的高龄,记载有关技术的专门书籍、影像资料严重缺失,传统手工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传承人物
康新琴,女,汉族,1932年生,上海市人。2007年6月,康新琴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上海市徐汇区申报。
保护措施
为纪念元代纺织革新家黄道婆和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20世纪90年代初,利用原有黄道婆庙及基地规划重建黄道婆纪念馆。
2006年,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被列入首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海市徐汇区黄道婆纪念馆、华泾镇紫阳中学、园南中学建立了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传承基地。 
2019年11月,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社会影响
国际影响
17世纪初中国棉布经由澳门销往南洋的望加锡和交趾支那,以及日本。18世纪30年代,在中印贸易中,棉布一直占据首位。英国东印度公司也把中国棉布运销英国还扩大到欧洲其他国家。18世纪50年代以后,西班牙、荷兰、法国、丹麦、瑞典等欧洲国家也开展运销中国棉布,到19世纪中叶,英国已成为中国棉布的主要买主。荷兰、法国、丹麦、瑞典、新西兰、意大利等国,由广州进口棉布。美国商船在1804年至1829年从广州进口棉布,大部分运回本国出售,小部分转销欧洲、南美洲、西印度群岛、马尼拉、夏威夷等地。
重要展览
2018年6月1日,“海上丝绸之路手工棉纺织技艺的物像叙事——上海土布经典纹样展”在华东师范大学开展,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得到展览。
2018年09月13日-17日,第5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在济南开幕,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得到展览。 
文化轶事
据说,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的创始人是黄道婆。小时候,她给人家当童养媳,由于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虐待,她勇敢地逃出了家门,来到了海南岛的崖州(今海口市)。从此,她在海南岛居住了30多年。她在崖州期间,虚心向黎族人民学习纺织,掌握了先进技术,元贞年间,她把在崖州学到的纺织技术带回故乡逐步加以改进和革新,提高了纺纱效率,使家乡以及江南地区的纺织水平有所提高。
 
打赏
 
更多>同类特产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特产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  桂ICP备17006920号-2
美滋滋特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