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华中特产  华东特产  华南特产  北特产  西南特产  东特产  山东特产  湖北特产  四川特产  西北特产 

莒南薛家窑黑陶

   日期:2022-03-07     来源:美滋滋特产网    浏览:193    评论:0    
核心提示:莒南薛家窑黑陶莒南县大店镇薛家窑村烧制陶器,在鲁东南曾有过几百年的辉煌历史,对人民生活产生过巨大影响,成为家家户户不可或
截图07
莒南薛家窑黑陶
莒南县大店镇薛家窑村烧制陶器,在鲁东南曾有过几百年的辉煌历史,对人民生活产生过巨大影响,成为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薛家窑泥陶器皿在当地称为“窑货”,它有许多优点,一是经济方便、实用价廉;二是质地纯正,环保无污染,用以存粮食、食物不变质,用瓦盆喝牛羊肉汤能去膻味;三是造型美观别致,雕花刻画生动有趣,适于观赏保存,有美学价值。1988年样品选送中国旅游局和山东省二轻工业厅举办的民间工艺品展览,受到国内外好评。
薛家窑黑陶
1980年后,铁制、铝制以及塑料制品流行,替代了原来一度广泛使用的陶器。但2000年后,薛家窑黑陶又焕发了新的生机,推出了许多实用性、工艺性、观赏性的新式品种,成为莒南地方特产中一大亮点。
历史
薛家窑村制陶历史悠久,前几年考古发现,本村出土有春秋时期的钱币,铜壶,在村南的古墓石头棺内挖出过高脚杯等陶器。从本村周围出土的龙山文化黑陶杯等文物看,此地制陶的历史可上溯到四五千年前。村中曾出土过龙山时期蛋壳陶及石斧等(石斧现存刘德君处)。此地发现不少隋唐时期的陶器出土。如有一种拇指大的陶器鬶。当地人称“阴由”,传说上古时期人口稀少,民间迷信鬼神,认为人鬼杂处不易分辨,故制成了这样一种陶器,人执一件,类似今天的身份证。外出办事,出示一下“阴由”,别人就知道你是人不是鬼了。现在这种“阴由”,薛家窑村民中仍有保存者,皆系多年前从地下挖掘而得。
薛家窑制陶真正可考的历史在金和南宋时期,薛家窑村在古代名为营子官庄。宋金时期农民起义军红袄军建立政权后在这儿安营建窑,由军队管理这里的陶器制造工作,此地成为制陶产业基地。所制陶器一为军用民用,二为商品贸易获利以充军资。因此村庄得名“营子官庄”。从此以后数百年,这儿的陶器远近知名,远销各地。据说,嘉峪关一带长城上面的兽头即为薛家窑生产。历经明、清、民国,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70年,此地堪称鲁东南陶都。
后来红袄军失败,原来的窑工有些继续从事制陶业,改为民间个体经营。因窑工多为薛姓,后来村名渐渐演变为“薛家窑”。清朝中期以后,“薛家窑”村名始固定下来,成为法定名称。
由于陶业发达,带来经济的繁荣,吸引了南来北往的商旅。从宋朝后,此地建有尼姑庵二处,称为上庵下庵,当时香火盛极一时。明代后期,奢靡之风盛行,社会风气败坏,庵中尼姑不守清规,赶考的举子有迷恋其中而死者。尼庵被官府查抄,至今庙址仍在,尼姑坟址仍在。于此可以想象当时一度的景象繁荣。
清末民初,社会动荡,有很多农民破产,无地无家,流浪至此,成为庄氏地主的佃户。为了谋生,便加入了制陶这个凭手艺吃饭的行业,因而薛家窑成为制陶专业村。另外有许多没有技术的人干起了贩卖陶器的行当,因陶器的市场需求量很大,因而贩卖陶器成为一项规模很大的商业活动。“卖窑货”成为许多人谋生的职业。
清朝至一九四七年,是薛家窑陶器的鼎盛时期。清代,薛家窑生产的烤火手炉、茶壶、痰盂子、蟋蟀罐等作为贡品,成为供皇宫使用的器皿。其后,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木器、竹器、瓷器(如白瓷碗)渐多,取代了一些陶器。1980年后,黑铁、白铁制品、铝制品、搪瓷制品、塑料制品、不锈钢制器皿逐渐替代了原来的陶器。因为这一类制品方便耐用,而且质地细腻,外形美观,且用机器生产,批量大,成本低。相形之下,陶器显得粗糙,而且全凭原始手工制作,劳动强度大。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耐碰撞,一不小心碰撞一下就破碎了,不象铁器铝器、塑料器皿那样结实耐用。所以,从1970年后,陶器市场逐渐萎缩。1980年后,就只有极少数人还用一部分陶制的盆、罐。缸等。2000年后,陶器作为一种工艺品重新焕发生机,受到社会重视。至2008年,薛家窑生产的工艺品和生产生活用品仍继续为社会、为人民服务。
工艺
烧制陶器的原料是粘土。这种陶土矿物质成分主要有高岭石、水白云母、蒙脱石、石英和长石等,吸水性和吸附性强,水泡后可塑性好。薛家窑村周围的土是上乘的陶土,主要分布在村西大路以西,泥质细腻,色黑、劲道,有柔韧性,耐抻拉。这种黑泥不透水,做成壶用来烧水比铁锅还快,省时、省燃料,一般一壶水用一二根高梁杆就能烧开,令人叫绝。茶壶的造型非常科学、美观,壶嘴设计在腰突处,倒水冲水非常方便。壶底为圆椎凹入形,便于得火,非常符合省柴、省时和环保节能的原理。而且便于放稳,接触地部位面积小,更易于保温。过去大店集上卖茶的人在集市上砌一斜面凹槽,上面连续可放坐十几把壶,只在地面处烧火,上面的壶都可以烧开。
窑货中的盆和缸,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各种大小不等的型号,底部和上沿略厚,便于放置和提拉,搬动时既方便又坚固。工艺设计之巧令人叹服。盛水罐子两边各设计一个空鼻,用以穿绳,盛满一罐水足有几十斤,两个罐鼻承受重力非常从容,一般罐碰破了,鼻也不会坏。古代设计者对力学的理解和运用的智慧不能不让人佩服。
陶器的造型朴素大方,实用美观,异彩纷呈:有的粗犷,有的纤巧,有的典雅,有的端庄。如家庭用作食盒的陶盆,外表光滑细腻,刻有牡丹、月季等花卉及蝴蝶、喜鹊等动物,有的刻有胖娃娃抱大鱼,喻义年年有余。上有瓦盖,既实用,又有美术欣赏价值。
冬天用以取暖的火炉子设计非常精巧,一般下面是一圆罐,可贮火种,火上用灰覆盖,防止冒烟。上有一圆柄,提着非常方便。罐上有镂空成图案的陶瓦盖,用以隔火,防止火炭与衣服或人体的接触,防止烧伤或烧坏衣服,用起来非常安全放心。还有一种大的炉子,盛炭火较多。上有三股提梁,是为了家有婴儿烤干洗换的尿布之用,放在上面,一般湿棉布二三十分钟就烤干了,很是方便。
家庭用的水罐有的可以盛五六担(合十几罐或桶)水,容量大,很实用,贮水清洁卫生,不变质。水中杂质很快沉于缸底,换水时便于清扫。干缸用于盛粮食,容量大、方便、安全,防鼠防虫。
小孩玩具用的陶制绣球,中空、外表镂花,非常精巧,内部有时设置装有沙子的小球,滚动时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外边可以系上彩带,便于小孩携带。另有泥哨,可以吹奏出几个音阶的乐谱,泥制老虎等玩都栩栩如生,憨态可掬。
陶制香炉、笔筒、花瓶也都古色古香,雅典不俗,成为一个时代的摆设特色。
烧窑用的燃料一般是木柴,古时多为松木,从1960年逐渐改为烧煤。
陶器制作的工艺流程分为十个步骤:挖土→晒干→水泡→和泥→制坯→刻花→晾晒→装窑→烧窑→出窑。每一个步骤都有严格的操作要求。如挖土,选土质好的地方取土。薛家窑村泥土层明显分三层:最上面是黄土层,即今种植农作物的土层;下面是黑土层,约有3—5米,全为黑色淤泥,是质地最好的陶土;再下面是红土,土层中发现有小田螺(当地叫“乌娄”)壳,是几亿年前海洋地质沉积而成。中间这层黑土也是亿万年前特殊冰川地质时期形成的。
挖出的土要放在场中晒干晒透,然后用水泡,干土见水后迅速均匀粉化,泡透后开始和泥,这就象做面食和面一样。过去一千多年来和泥都是用人工,即是用手揉和脚踹,用铁锨、镢头、抓钩搅拌,是一种繁重的体力劳动。2000年后,开始用球磨机和泥,才把人从繁重和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制坯是成型的关键,要由技术最好的师傅操作,其形状大小厚薄全在师傅手上掌握。
刻花由有绘画专长的人负责,画得好的更受顾客欢迎。所以陶器上的刻画水平不能低,低了就要影响售价,好画会更有吸引力。晾晒学问也很大,每件陶器一般都要晾晒多次,而且不能暴晒,因为暴晒泥土收缩过快,陶坯容易变形,且产生裂纹。陶器的各个部位厚薄不一样,如底边和沿、柄部厚,腹部薄。薄处干得快,厚处干得慢。为了让土坯干的速度时间同步,就要对不匀处用水抹,一般要抹水三四次,行内称为三水、四水。一些细巧的陶坯晾而不晒,俗称为“阴干”。
干后装窑也有学问,既要使一窑之中装的件部尽量多,又要不至损坏,还要容易平均受热。这样,陶坯的大小、形状、重量、位置分布就要合乎科学要求。否则,有的地方烧过了火变了形,有的地方烧不熟,那样一窑制品就报废了。
烧窑乃是全部工艺成功的关键。古代没有温度计,火候掌握全凭目测和烧窑师傅的经验及感觉。一般烧窑要40多个小时,中间不能停火,人不能离开。行规不能在窑边大小便,不能说不吉利的话,说是敬窑神。其实就是古代制陶工人敬业精神的另一种曲折表达而已。至于烧缸瓦、琉璃瓦,用的时间更要长些。
出窑即是把烧好的陶器取出,实际上也有许多技术和讲究。一是开窑时温度高,很烫手。二是有的陶器很大很重,如大栏缸,一个有上百斤。有的大小不一,要配套装在一起,要既快又整齐完整地搬出来,这就要有一定技术。有经验的窑工出窑时能把烧得尚红的一百多斤重的大缸旋转着一下扔到窑外而安然无恙,令人惊为绝技。
窑又分为砖瓦窑与盆窑两种。砖瓦窑专烧制建筑用砖瓦,又有蒙顶窑、马蹄窑、油篓窑等几种。盆窑又称团窑。薛家窑过去一直以盆窑为主。2005年,在大店重新修建山东省旧址和115师司令部纪念地时,薛家窑村承担了烧制中国传统式黑色砖瓦的工作。
品类
薛家窑陶器品种繁多,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1、盆类:共分十种。
一号盆叫接盆,是最大的盆,可盛5担水,主要是手工作坊做粉条用,或拌物料用,一般家庭不用,为特大盆。
二号盆叫陶盆,做豆腐用,又称套盆。俗叫大盆。平时用以盛煎饼、馒头,或盛米粮。
三号盆叫四件半盆。
四号盆叫半套,俗称二盆,用以淘菜、泡粮食,或临时盛放食品。
五号盆叫两件子。
六号盆叫滑三盆。
七号盆叫三盆,这种盆大小适中,方便顺手,用处最大,用的最多,主要是用以烙煎饼盛糊子、淘菜,家家用。另外用于结婚办喜事盛糖果糕点、喜馍用,此时谓喜盆。还用来作丧葬中摔牢盆用的牢盆,称公事盆。
八号盆叫四盆,主要是吃饭用来盛稀饭,盛汤菜或渣腐菜。
九号盆叫小五盆,用于盛菜。
十号盆叫瓦盆子,用以喝牛肉汤、泡油条或喝稀饭,也用来代替大碗盛菜。农村最多的是用来盛渣腐。
以上都是用以盛食物的。另外还有一种专门用来洗脸、洗脚用的盆子,宽沿,利于端水,名叫洗脸盆,直径与四盆大小相同,但比四盆浅,底小。
2、罐类:分九种。
一曰双罐。这种罐很大,容量多。主要用以担水,但只有身壮力大的人能担得动,一般人少用。
二曰行(音xíng)罐。相当于后来的水桶,容量为双罐的二分之一。这种罐用的最多,一般作担水用。还有一种带嘴的罐,用来作便桶,叫作尿罐,嘴用来在农田浇尿施肥用。
三曰二罐。用于盛稀饭、盛茶水。古时农人在野外种田,家中人送饭常用。
四曰狗头罐。大小如狗头,小巧方便。夏季农人在外头锄地带着用以盛茶水。也有人用这种小罐当尿罐,相当于夜壶。也叫磨镰罐,割麦、稻时,盛上水带到地头磨镰用。
五曰耍罐。比拳头略大,小巧轻便,口小肚大,用于小孩玩耍。有时小孩带到野外抓蚂蚱,捉虫子,或到河中捞虾子、捞小鱼时盛物用。
六曰盆罐。结婚陪嫁用。用来盛上床鞋。能盛两双女式绣花鞋(古时为小脚穿用)。
七曰烟罐。长时间在家的老人或妇女吸烟者用来盛烟丝、烟末用。古时配以火镰、火石、火纸。在外干活的男子则带烟包装烟丝。
八曰鸟食罐。养鸟用,盛米粒或盛水,置鸟笼中供鸟用。有鼻,可固定在笼子上。
九曰蟋蟀罐。古人习惯斗蟋蟀为戏。故有人养蟋蟀供角斗或卖钱。养蟋蟀用罐,罐上有孔,可供蟋蟀呼吸或投放食物。
3、缸类。有大小多种,形状相似。最大的一种是一号缸,叫拦缸,高和直径有1.5米,肚大口稍小,能盛800斤小麦。二号缸叫两套缸,三号缸叫个缸,能盛200斤小麦,四号缸叫腿子缸,五号缸叫半套缸。用来盛粮、盛水,小缸也可用来栽植花木。
薛家窑货主要是盆、罐、缸三类。卖窑货的人俗称大缸大盆为“大件”;行罐、二盆、五盆为“套件”;行罐、茶罐等为“单件”。
4、茶具。有茶壶、茶碗、茶盘、茶缸等。
(1)茶壶,有五种。
一曰大茶壶。双把,盛十几斤水。容量相当于一个二罐。平底,主要用以盛开水,可供四五个人在地里干活时饮用。1960年前百姓多用石榴树代替茶叶烧茶用,味道很好。后又有用苹果树叶者。
二曰燎壶。大肚凹底,用来烧开水。此壶使用最多最广,家家必备。盛水相当于现在一热水瓶多一点,用以冲茶,也可以对着嘴喝壶中的温开水。
另有一种穿心壶,中间有个小烟筒,用来烧水又快又方便。现在已被白铁壶代替。
三曰抽壶。严格说已不是茶具,主要为染房用。有一抽水竿,按住壶,抽出染缸内的颜料渣子,抽水筒有1.6尺(老棉布尺),下端有一喷壶嘴,用以吸沉淀的杂质。
四曰冲壶。用于盛开水的壶。用来冲泡茶叶。扁平状,两边有耳,可系绳。上端有一截圆筒状口,用来罐水和倒水。
五曰“茶都噜子”,人少时送饭用。有时推车人外出干活时挂在车把根部当水壶用。
还有一种炖饭壶,壶侧有一中空圆把,可以手持。壶中可以盛米或饭放火上炖熟,多用来喂孩子。
(2)茶碗 用来喝茶品茶,比饭碗小,现已成为观赏工艺品。
(3)茶盘 多为圆形,也有带角的,一般为八角形,中部低平,四周有边翘起,造形雅致、美观,用以放置茶壶茶碗。
(4)茶海 有盖,用以放茶叶。
5、用具
(1)火炉子 有大小两种,大的三个把,用的较少,主要用来给婴儿烘烤尿布。小的上有一提梁。下面是圆状平底,上有镂空图案的炉盖,用以防止炉中炭火烧到人体或衣服。
(2)香炉 古时用来烧香用,今已绝迹。有大小之别,有悬挂式和站立式两种。形状有方形、圆形、扁形三种。中间放高粮米或沙子,里面插香。
(3)文具筒 大的叫字画筒,用以存放装裱卷起的字画。小的叫笔筒,俗称笔箍子,用以放毛笔。这些都是文人雅士家中的摆设。另有一种筷子筒,专放筷子用。
(4)花瓶 有大小之分,做工精巧别致,上面有鱼虫,花鸟的浮雕或刻花,用来插花,点缀环境。
(5)石板 盛行于1945—1975年,为小孩上学练写字用。形状为长方形,多为30厘米×20厘米。配以白色绵石作的石笔,可以随写随擦,十分方便。在经济条件差的年代里,对小学生学习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每片几分钱。也有的学生用铁片或破盆底陶片代替,效果一样。
(6)枕头 陶制枕头,中空,外表光滑,又硬又凉,用的人少。
(7)锅盖。形如反扣的底小口大的盆,上部有一抓手,用以盖锅,不怕水汽浸润。可长久使用。
(8)瓦蹲 用来坐放热饭盆或热水壶,或用来作坐具,代替板凳。
(9)泥桌 用来吃饭或放置器物,但用的不多,一般与瓦蹲配套使用。
(10)烛台 用来放蜡烛,照明。
6、花盆 用来栽植花卉,形状大小不等。薛家窑生产的花盆最大的直径棉布尺1尺8寸,约合今1米。最小的三寸,合今10厘米。行业语按容量讲一升土,二升土等。形状有圆形的,多边形的,带花边的,带棱的为多角形。可根据各种花卉形状气质特点,选择不同的花盆。还专门生产了一些兰花专用,如:君子兰专用的花盆。
7、玩具 主要是适应儿童需要而制造,种类有:
①小动物。如老虎、狮子、狗、猫、兔、鸡等。
②碌碡。样子如同农民打场用的碌碡,中间粗,两头细。可以用绳子拉着滚动。中空,两头有两个壶盖对着。有的中间设计能发出响声的东西,俗名叫“响车子”,很受小孩儿欢迎。
③绣球 球状中空,外表镂刻着图案花样,有孔可拴系彩带,有的中间放几粒小石子,一晃哗哗作响,为婴儿所喜爱。
④泥哨 可吹出各种不同响声。形状不同,大小各异。最大的泥哨有鸡蛋大,可吹出“鸣鸣”或“咕咕”的声音,多为粘棕子式。有的荷包式。还有一种三角形小哨,头上有嘴向里吹气,尾分两角,尾部有二孔,用手指捏着,忽收忽放,可吹出几个不同音阶。走街货郎往往一边摇着小鼓,一边吹着泥哨,引诱小孩来买,乐音多为
还有一种最小的泥哨俗称“屋锁”,上面系一红绳,挂在婴儿脖子上,吹出的声音类似一种夏天的蝉鸣。声尖却不刺耳。习惯于端午节时佩带。
8、建材 主要是仿古建筑用的青砖翅瓦、脊瓦、瓦当、兽头等,手工做的瓦叫瓦扎(音zhà)子。
产品种类随着社会发展,适应不同时期的生产生活需求而不断改变。古代以盆、罐、缸为主,这几年以工艺品仿古器具为主,适用于装饰、摆设的时尚需要。花盆生产多,新产品如陶制饮水机等已开发投产,种植草莓的营养杯也大量生产。
 
打赏
 
更多>同类特产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特产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  桂ICP备17006920号-2
美滋滋特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