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阳区特产-郭村马铃薯
郭村马铃薯,河南省商丘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产品介绍
郭村马铃薯果形为椭圆形,块茎大,外形圆润、规整,黄皮黄肉、芽眼浅,表面光滑,粗细均匀,耐储运等品质。烹饪加工成熟食后,清脆爽口或入口软面,味道鲜美。
自然生态环境
土壤地貌情况:商丘市属黄淮冲积平原,地势基本平坦,由西北向东南微有倾斜,商丘市睢阳区位于豫东平原的中部偏北,属黄河冲积平原区,地势平坦,整个地形以1/5000-1/7000的坡降自西北向东南微倾,海拔高度在30~63.5m之间。土壤质地砂、粘适中,大部分为两合土,土层深厚,利于作物根系下扎,适于作物生长。土质保水保肥能力强,潜在肥力高,有机质含量0.8-1.1%,含氮0.05-1.09%,含磷0.119-0.159%,含钾1-2.1%。适宜马铃薯作物生长。 水文情况:流经睢阳区马铃薯种植区域的主要河流有大沙河、清水河、运河、西沙支沟、陈良河等。根据1986-2010年25年的水文观测资料综合计算分析,睢阳区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5791万m3,P=50%保证率地表水资源量为3804万m3,P=75%保证率地表水资源量为1932万m3,P=90%保证率地表水资源量为1278万m3。保障马铃薯生产足够的灌溉用水。 气候情况:睢阳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型气候,夏季多雨,冬春两季干燥,干湿分明。年际降雨量变化不大,年内雨量分布不均,形成夏季降雨集中、春秋两季雨量较少的气候特点。适宜春秋两季马铃薯的栽培与管理。 睢阳区四季分明,夏季多偏南风,冬季多偏北风,年平均气温13.9℃,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7.1℃,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0.9℃,冬不太冷。无霜期206天,最长年份238天,最短年份172天。其中4-5月份昼夜温差大、温度适宜,易于马铃薯生长。 睢阳区年日照时数2508.9小时,年平均日照时数2230-2509小时。太阳总辐射年均达122.2千卡/平方厘米左右,12月份最小3.2千卡/平方厘米,6月份最大6.9千卡/平方厘米左右,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充足,光能源丰富。为郭村马铃薯营养物质的积累提供充足的光照条件。
地域范围
郭村马铃薯地域范围涵盖睢阳区郭村镇、毛堌堆镇、路河镇、勒马乡、临河店乡。商丘市睢阳区地处豫东平原,东接商丘市虞城县,西靠宁陵县,北与梁园区相邻,南与商丘市柘城县、周口市鹿邑县、安徽省亳州市接壤。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5°41′-115°51′,北纬34°27′-34°38′之间,包括郭村镇、毛堌堆镇、路河镇、勒马乡、临河店乡5个乡镇40个行政村,郭村马铃薯生产面积约3416公顷,年均总产量约在12.6万吨左右。
品质特性特征
4.1外在感官特征:果形为椭圆形,块茎大,外形圆润、规整,黄皮黄肉、芽眼浅,表面光滑,粗细均匀,耐储运等品质。烹饪加工成熟食后,清脆爽口或入口软面,味道鲜美。
4.2内在品质指标:含丰富的蛋白质、淀粉、维生素C和多种微量元素。 据测定,蛋白质≥1.6g/100g,淀粉≥11.5g/100g,抗坏血酸≥37.5mg/100g,钾:2.8×10³~3.28×10³mg/100g,钙:120~152mg/100g。其检测数据均高于同类参考值。
4.3安全要求:生产环境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NY/5010)》要求,生产管理环节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操作,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记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推行标准化生产,切实保障郭村马铃薯质量安全 。
4.2内在品质指标:含丰富的蛋白质、淀粉、维生素C和多种微量元素。 据测定,蛋白质≥1.6g/100g,淀粉≥11.5g/100g,抗坏血酸≥37.5mg/100g,钾:2.8×10³~3.28×10³mg/100g,钙:120~152mg/100g。其检测数据均高于同类参考值。
4.3安全要求:生产环境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NY/5010)》要求,生产管理环节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操作,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记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推行标准化生产,切实保障郭村马铃薯质量安全 。
特定生产方式
3.1种薯处理 ⒈薯种催芽:选用适宜的脱毒马铃薯品种。挑选保存完整的种薯,剔除烂薯病薯,于播前置于温度13 ~ 15℃散射光下催壮芽。当芽长至0.5 ~ 1 cm左右时,即可切块。催芽时避免阳光直射、雨淋和霜冻等。 ⒉种薯切块:切刀用70%酒精、3%来苏水或0.5%高锰酸钾溶液消毒5 ~ 10分钟,多把切刀轮换使用。播前3 ~ 5天切块。可利用顶芽优势竖切,如种薯过大或长椭圆型,切块时应从脐部开始向顶部斜切,最后将顶部竖切,要求每个切块确保1 ~ 2个健壮芽眼,脐部薯块单放,单种单个薯块重35 ~ 50 g为宜。 3.2整地 为使幼苗茁壮生长,根系发育好,每公顷施腐熟厩肥30000kg,翻耕入土。土壤酸度大的地方,还应撒施消石灰1130kg,以矫正土壤酸度。翻土要求深耕25 cm,过浅则保墒能力差,怕旱、怕涝,马铃薯生产缓慢,影响产量和品质。为防止地下害虫危害,整地时每公顷撒辛硫磷15kg,混在土中,然后筑成1m宽的高畦,以便于排灌。 3.3播种 3.3.1播种期 地膜早春播种需在地温10℃以上开始。拱棚栽培期限可适当提前15-45天播种。 ⒈播期:当10 cm土层温度连续3天稳定通过10℃时,即可播种。 ⒉播量:每亩用种120 ~ 150kg。 ⒊密度:根据品种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密植。早熟品种适当密植;晚熟品种适当稀植。平地起垄或者破原垄后合垄,垄距80 ~ 90 cm,单行栽培,株距15 ~ 20 cm,覆土厚度10 ~ 15 cm。亩保苗数4000 ~ 5000株。 3.3.2水分管理 ⒈原则:播前保障商情,确保出苗;发棵期、盛花期水分要充足;结薯初期要适当控水,少浇水或不浇水;结薯期,即当块茎长至2 ~ 3 cm时,要适天气和土壤墒情及时灌溉;结薯后期和收获前,要控制水分,避免浇水,防止病害发生和烂薯。 ⒉方式:喷灌、滴灌。 ⒊时间:幼苗期、现蕾期、开花期、结薯期,如遇持续高温干旱则可进行次数不等的小水。控制土壤水分含量在60% ~ 80%。注意排涝。 3.3.3中耕管理 ⒈原则:田间管理的原则是“先促后控”,即:出苗前尽量不浇水,显蕾以后浇水施肥,促进地下部分生长。以保持土壤湿润,地皮见干、见湿为宜,收获前10天不浇水,以防田间烂薯,在显蕾期(4 月下旬 5 月初)每亩喷200~ 400 g 的磷酸二氢钾进行控制。幼芽顶土时进行一次深耕、浅培土;苗出齐后及时铲蹚,提高地温;发棵期进行第三遍铲蹚,高培土,利于块茎膨大和多层结薯。马铃薯是浅根作物,结薯层主要分布在10 ~ 15 cm的土层中,因此需要疏松的土壤环境。中耕除草应掌握“头道深,二道浅,三道刮刮脸”的原则。 ⒉作用:防止薯块变绿,防除杂草,提高品质,降低土温。 3.4苗期管理 3.4.1齐苗 齐苗展叶1周左右,每穴留1个芽苗,平均每亩4000-4500个种芽。注意抠膜外露。 3.4.2中耕除草 马铃薯幼苗生长缓慢,而行距大,易滋生杂草,需经常中耕除草。 3.4.3肥水管理 马铃薯的施肥一般是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重施基肥,早施追肥”为原则。因为有机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有利于培肥、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更有利于马铃薯块茎膨大和根系生长。马铃薯生长期间需要水肥最多的是开花期,而此时也正是气温升高、降雨增多的季节,同时也是有机肥逐渐熟化、腐解释放养分的阶段。此时,基肥中的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转化效益不断扩大,满足了马铃薯生长期间对养分的需求,促进了植株生长发育。这就是重施基肥的目的。 重施基肥的要点有二:一是在施肥中以优质有机肥为主;二是要坚持有机肥与三要素化肥配合施用,其中三要素化肥的用量应以全生育期用量的2/3作基肥,留下1/3作追肥。每667平方米产马铃薯1500-2000kg的基肥施用量是:优质有机肥2000-3500kg、尿素12kg、过磷酸钙20—30kg、草木灰150-200kg或硫酸钾10~15kg。将上述肥料和有机肥均匀混在一起,作基肥施于10cm以下的土层中,这样可以疏松薯块层,有利于马铃薯根系吸收。 3.4.4保护地育苗中的管理 种薯在土温5~8℃的条件下即可萌发生长,最适温度为15~20℃。适于植株茎叶生长和开花的气温为16~22℃。夜间最适于块茎形成的气温为10~13℃(土温16~18℃),高于20℃时则形成缓慢。出土和幼苗期在气温降至-2℃即遭冻害。用块茎繁殖,把马铃薯按芽眼切成块状垄播,2月份中旬播种,当平均温度超过25°C时,地下块茎停止膨胀。大概生长三个月左右就可以成熟了。 3.5病虫害综合防治 3.5.1病害防治 3.5.1.1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俗称“火风”,是马铃薯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在我国马铃薯产区普遍发生,流行的年份常造成2 ~ 4成减产。 ⒈症状 晚疫病可发生在叶、叶柄、茎和块茎上。叶部病斑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生,产生圆形或半圆形暗绿或暗褐色大斑,边缘不明显。在空气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可扩及叶的大半以至全叶,并可沿叶脉侵入叶柄及茎部,形成褐色条斑,使叶片萎蔫下垂,最后整个植株变为焦黑,呈湿腐状。在病斑边缘有一圈白霉,薯块感病形成淡褐色或灰紫色不规则形病斑,稍微下陷,病斑下面的薯肉变褐色,病薯易被其他腐生菌侵染而软腐。 2.防治方法 应采用以推广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种薯为基础,结合消灭中心病株、药剂防治和改进栽培技术等综合防治措施。 ⑴.农业防治。利用抗病品种控制晚疫病效果较好,但不能持久。播种前精选种薯,淘汰带菌块茎;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种植,合理灌溉;马铃薯生长后期进行培土;在流行年份,收获前两周割秧,可避免薯块与病株接触,降低薯块带菌率。 ⑵.药剂防治。发现中心病株后立即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锰锌·氟吗林粉剂500 ~ 800倍液、50%退菌特600倍液、64%杀毒矾400 ~ 500倍液喷雾。 3.5.1.2病毒病 马铃薯病毒病又名马铃薯退化病。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危害严重。 会导致植株矮小,畸形,产量降低。 ⒈症状 马铃薯病毒病的种类复杂,症状表现不一,通常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 ⑴.花叶型。①普通花叶。一般植株发育较正常,叶片基本不变小,仅在中上部叶片表现轻微花叶或有斑点,叶片很少卷曲或不平。这种类型分布极广,危害较轻。②重花叶。又称条斑花叶。病株叶片变小,叶脉、叶柄及茎上均有黑褐色坏死条斑,因而叶片呈现斑驳花叶或枯斑,后期植株下部叶片干枯,但不脱落,表现为垂叶坏死。这种类型分布较广,危害较重。③皱缩花叶。发病植株显著矮化,叶片严重皱缩、变小,花叶严重,叶脉、叶柄及茎上均有黑褐色坏死条斑,小叶叶尖向下弯曲,全株呈绣球状。病株落蕾、不开花,严重时早期枯死。这种类型分布广泛,危害严重,可减产60% ~ 80%,是我国最重要的马铃薯病毒病。 ⑵.卷叶型。感病植株矮化,叶片边缘以中脉为中心向上卷曲,发病严重时卷成圆筒状,叶片硬而脆,有的叶片背面呈红色或紫红色,叶柄与茎成锐角着生,维管束黑褐色,薯块小而密生。在我国分布广泛,一般减产达30% ~ 40%,是我国马铃薯病毒病的主要类型之一。 ⑶.束顶型。病株叶柄与茎呈锐角着生,向上束起,叶片变小,常卷曲呈半闭合状,全株失去光泽的绿色,有的植株顶部叶片呈紫红色。薯块变长,芽眼突起,芽眉突出,有时表皮有纵裂纹。 2防治方法 采取无毒或低毒种薯为主的防治方法,可减轻此病的发生。 ⑴.使用无毒种薯。选用无病毒种薯,播期选择应避开蚜虫活动高峰期,使蚜虫活动高峰与马铃薯感病敏感期错开,并经常施药治蚜。⑵.药剂防治蚜虫。马铃薯病毒以蚜虫传播为主,种子田出苗前后及时喷药。防病毒病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有一定效果。⑶.农业防治。马铃薯病毒病种类多,很难得到兼抗各种病毒的品种,可选用抗当地一两个主要病毒种类的品种;加强栽培管理,避免在高温天气下结薯;因地制宜,适时播种,高畦栽培,合理用肥,拔除病株等。 3.5.1.3环腐病 马铃薯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维管束病害,其主要症状是引起植株地上部分发生萎蔫和地下部分沿块茎维管束发生环状腐烂。在田间常造成死株和烂薯,降低产量和品质。贮藏期还能造成烂窖。 ⒈症状 ⑴.地上部分症状分枯斑型和萎蔫型两种类型。①萎蔫型。初期从顶端复叶开始萎蔫,叶缘稍内卷,似缺水状,病情向下扩展,全株叶片开始褪绿,内卷下垂,终致植株倒伏枯死,但叶片不脱落。②枯斑型。在植株基部复叶的顶上先发病,叶尖和叶缘及叶脉呈绿色,叶肉为黄绿或灰绿色,具明显斑驳,且叶尖干枯或向内纵卷。顶端小叶出现枯斑后,其他小叶逐渐出现枯斑。病害逐渐向上蔓延,最后遍及全株而枯死。病株茎基部的切面上,可看到维管束变为黑褐色。 ⑵.薯块症状。薯块外部症状不明显,切开可见维管束变为乳黄色以至黑褐色,皮层内现环形或弧形坏死部,故称环腐,经贮藏块茎芽眼变黑干枯或外表爆裂,感病严重的薯块作种薯时不出芽,或出芽后即死亡,造成缺苗断垄。播种轻病薯,早期病苗出土晚,生长缓慢,植株瘦弱,叶片卷曲发黄,自下往上逐渐萎蔫枯死,此类病株多数不结薯,即使结薯也少而小,易烂掉。晚期病苗开花后显病,顶部叶片变小,叶子脱水变色,有1 ~ 2个枝条或全部枝条萎蔫下垂,变枯黄,能结薯,但所结薯多在地里腐烂。病株的根、茎部维管束常变褐,病蔓有时溢出白色菌脓。 2防治方法 马铃薯环腐病采用以控制种薯传病和选用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⑴.严格实行检疫。此病为检疫对象,在调种时应严格执行种薯检验措施。 ⑵.选用抗病品种。目前栽培品种荷兰15、郑薯6号、郑薯10号等比较抗病的品种。 ⑶.建立无病留种田。繁种田精选种薯,严格拔除病株,单收单藏,专作留种用。 ⑷.选小而整的种薯播种。选择质量50 ~ 75 g,健壮的小种薯播种, 出苗率高,生长整齐,防病、抗旱、增产。 ⑸.晾种、选种。将薯块堆放在地上,覆一薄层秸秆(草)进行晾种,待天冷时入窖。春播前6 ~ 7天在室内晾种,结合切种进行挑选,除去病薯。 3.5.2虫害防治 虫害不但是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而且许多害虫还是许多病毒的传播者。在马铃薯生产中常见的虫害主要有蚜虫、地老虎、蛴螬、马铃薯瓢虫、蝼蛄等。 3.5.2.1蚜虫 蚜虫吸食植物汁液,使叶片卷曲,消耗大量养分,而且破坏叶片光合作用,还能传播病毒,对马铃薯的生产影响特别大。春季马铃薯生长期,气候干燥,利于蚜虫大量发生。 防治方法:药剂防治,用2.5%的联苯菊酯乳油或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如用70%的杀蚜松1500倍液喷施,可加入洗衣粉来消融蚜虫分泌的蜡质,效果更佳;在迁飞期可用黄色板涂上机油诱杀。 3.5.2.2蛴螬 在马铃薯整个生育期间,都能危害其根部,成虫危害马铃薯地上部分。防治方法:药剂防治,用50%辛硫磷乳剂1500倍液于翻地前喷施土面; 有机底肥要彻底腐熟后才能施用;注意轮作;可用90%敌百虫的30倍液拌在麦麸或豆饼上,撒在田间做毒饵;施肥时喷80%敌敌畏乳剂的800倍液等方法防治。
包装标识规定
5.1感官:感官检测取样量按GB/T8855规定执行。用目测法进行品种特征、霉变、腐烂、机械伤害等项目的检验。用鼻嗅的方法进行异味的检测,用口尝的方法进行滋味的检测,记录不符合感官要求的样品。感官合格率达到国家标准。 5.2包装标识:包装主要采取纸箱。用于产品包装的纸箱应整洁、干燥、牢固、透气、无污染、无异味、内壁无尖突物,纸箱无潮湿、离层现象,包装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产品有明确标签,内容包括:产品名称、商标、产品执行标准、生产者和详细地址、包装日期,要求字迹清晰、完整、准确。 5.3标识:郭村马铃薯划定地域保护范围内的马铃薯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郭村马铃薯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郭村马铃薯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使用标志,在其产品包装上同意使用“郭村马铃薯”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5.4贮存:临时贮存需在通风、阴凉、清洁、卫生的场所进行,堆码整齐,防止挤压损伤,防日晒、雨淋、冻害及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长期贮存时,应存入低温冷库,贮存时应按品种、规格分别贮存,存入前应逐步降温预冷。贮存于适宜的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贮存时,严禁与其他有毒、有异味、有害、发霉散热及病虫害的物品混合存放。 5.5运输:在装卸过程中应快装快运、轻装轻放,运输途中应防暴晒、雨淋。运输时,运输工具的底部及四周与薯块接触的地方应加铺垫物,以防机械性损伤。运输用的车辆、工具、铺垫物、防雨设施等,应清洁、卫生、干燥、无污染,不得与其他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