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华中特产  华东特产  华南特产  北特产  西南特产  东特产  山东特产  湖北特产  四川特产  西北特产 

蓝印花布

   日期:2022-12-08     来源:美滋滋特产网    浏览:152    评论:0    
核心提示:蓝印花布蓝印花布是中国的一种工艺品,是传统的镂空版白浆防染印花,又称靛蓝花布,俗称药斑布、浇花布等。是中国传统的工艺印染
QQ截图20221208100307
蓝印花布
蓝印花布是中国的一种工艺品,是传统的镂空版白浆防染印花,又称靛蓝花布,俗称药斑布、浇花布等。是中国传统的工艺印染品,镂空版白浆防染印花,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历史,主产地包括江苏省南通市、浙江省桐乡市、湖南省邵阳市 、山东省兰陵县等地。
最初以蓝草为染料印染而成。蓝印花布用石灰、豆粉合成灰浆烤蓝,采用全棉、全手工纺织、刻版、刮浆等多道印染工艺制成。
工艺概述
广义上的蓝印花布:包括扎染、蜡染、夹染和灰染。传统的扎染、蜡染、夹染和灰染大多以蓝靛为染料,虽然防染的方法不同,但成品都是蓝白相间的花布,所以可以统称为蓝印花布。其共同点是材料为布(或手织布),染料为植物蓝靛,制作过程为手工操作。
狭义上的蓝印花布:人们长期以来习惯于把以植物蓝草为染料,用黄豆粉和石灰粉为染浆,刻纸为版,滤浆漏印的灰染蓝白花布称为蓝印花布。
工艺操作
具体操作:从蓼蓝草中提取蓝作染料(靛蓝),把镂空花版铺在白布上,用刮浆板把防染浆剂刮入花纹空隙漏印在布面上,干后放入染缸,布下缸20分钟后取出氧化、透风30分钟,一般经过6至8次反复染色,使其达到所需颜色。再将其拿出在空气中氧化,晾干后刮去防染浆粉,即显现出蓝白花纹。
因为是全手工印染,干后的浆不免会有裂纹,形成了手工蓝印花布特有的魅力----冰裂纹,而机印花布或没有采用传统的技艺的蓝印花布则蓝白分明,毫无手工的痕迹,因此对传统技艺的保护迫在眉睫! 蓝印花布的图案吉祥喜庆、为近世三百年来平民百姓所喜闻乐见。
工艺分类
蓝印花布一般可分为蓝底白花和白底蓝花两种形式。
蓝底白花布只需用一块花版印花,构成纹样的斑点互不连接,例如:梅、兰、竹、菊。
白底蓝花布的制作方法,常用两块花版套印,印第一遍的叫“花版”,印第二遍的叫“盖版”。
盖版的作用是把花版的连接点和需留白地之处遮盖起来,更清楚地衬托出蓝色花纹。
另一种印制白底蓝花的方法,是以一块单独的印花版衬以网状物,花版的纹样无需每处连接,刻好后用胶和漆将花版粘牢在大面积的网状物衬底上,然后再刮印浆料。
有的蓝印花布还是双面的,这就需要在正面刮浆干透后,利用拷贝桌在反面对准正面纹样再刮浆一次,这样染后就可得到双面的蓝印花布。
蓝印花布是一种曾广泛流行于江南地区民间的古老手工印花织物。她那朴拙幽雅的文化韵味,在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中堪称独树一帜,千载之下散发着东方文化魅人的芳香。
历史演变
蓝印花布源于秦汉,兴盛于商业发达的唐宋时期,《古今图书集成》卷中记载:“药斑布——以布抹灰药而染青,候干,去灰药,则青白相间,有人物、花鸟、诗词各色,充衾幔之用。”
在资本主义萌芽的明清之际,药斑布已普遍流行于民间,所以《古今图书集成》物产考曰:“药斑布俗名浇花布,今所在皆有之。”《光绪通州志》记载:“种蓝成畦,五月刈曰头蓝,七月刈曰二蓝,甓一池水,汲水浸入石灰,搅千下,戽去水,即成靛,用以染布,曰小缸青。”
现代所见蓝印花布的样式,多数为明清一代的作品。这些以蓝印花布制成的蚊帐、被面、包袱、头巾、门帘等生活用品,朴素大方、色调清新明快,图案淳朴典丽,曾深受欢迎。因此,染坊业一度成为地方上的显业。
史载宋元之际桐乡蓝印花布极为繁荣,形成了:织机遍地,染坊连街、河上布船如织的壮观景象,其中,石门(古称玉溪)的“丰同裕”、“泰森”等染坊店一时成为行业中的翘楚。所制“瑞鹤鸣祥”、“岁寒三友”“梅开五富”、“榴开百子”等久负盛名。
来历传说
蓝印花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印染制品。传说有一个姓梅的小伙子不小心摔了一跤,摔在了泥地里,衣服变成了黄颜色,怎么洗也洗不掉,但人们看到后却很喜欢,然后他就把这件事告诉他一个姓葛的好朋友。后来他俩就专门从事把布染成黄色,又有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们把布晾在树枝上晒干时不小心被风吹到了地上,地上正好有一堆蓼蓝草,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板蓝根草,它里面有一种成分叫靛蓝,可以把布染成蓝色,等他们发现这块布的时候,黄布已变成了一块花布,“青一块、蓝一块”他们想这奥秘肯定在这个草上,此后,两人又经过多次研究,终于把布染成了蓝布,梅葛两位先生也就成为了蓝印花布的祖师爷。
 
打赏
 
更多>同类特产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特产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  桂ICP备17006920号-2
美滋滋特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