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华中特产  华东特产  华南特产  北特产  西南特产  东特产  山东特产  湖北特产  四川特产  西北特产 

贵州农产品开启IP时代:从“土特产”到“金名片”的蜕变之路

   日期:2025-09-01     来源:贵州日报    浏览:291    评论:0    
核心提示:贵州农产品开启IP时代:从土特产到金名片的蜕变之路8月28日,贵品出山风行云间贵州农业品牌推介暨招商洽谈活动在位于上海的中国
贵州农产品开启IP时代:从“土特产”到“金名片”的蜕变之路
 
8月28日,“贵品出山风行云间”贵州农业品牌推介暨招商洽谈活动在位于上海的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行。活动现场,贵州南山婆集团酸汤系列产品亮相。
 
 
据介绍,南山婆集团总投资7.57亿元建成年产酸汤产品超10万吨的基地,覆盖火锅底料、粉面主食等多元品类。其酸汤标准化生产技术实现“一键酿酸”,破解传统工艺耗时、品质不稳定的痛点,产品连续两年获国家级发酵食品金奖。
 
在农产品品鉴环节中,南山婆酸汤产品成为现场“爆款”。“酸汤的独特风味和标准化品质,很适合融入上海餐饮市场,后续计划推出酸汤主题菜品。”一位餐饮企业负责人表示。
 
此次活动还通过“沪上黔味美食地图”发布,将酸汤产品纳入上海消费者便捷获取贵州美食的渠道中。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以品牌推介为抓手,推动酸汤等特色农产品打通产销链路,让“贵州味道”成为贵州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日升月落,黔山秀水间的方寸之间,一场农产品品牌化革命正在悄然发生。过去深藏大山的贵州农产品,如今通过IP化运营、数字化赋能和品牌化建设,正以崭新形象走向全国市场。
 
——品牌赋能,从“提篮小卖”到“网红爆品”
 
在2025年8月的印江自治县文昌广场,“贵州村戏·乡当好耍”活动正在上演。舞台上是精彩的地方戏曲表演,舞台下则是十多个农特产摊位,主播们将“村戏”与农特产品一同带上“云端”。
 
“这种‘线下热氛围、线上高转化’的模式,我们称之为‘戏台底下卖好物,手机屏幕传乡愁’。”印江县工业和商务局相关负责人总结道。
 
近年来,贵州不再满足于单纯销售农产品原料,而是全力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省里将品种品质品牌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抓手,走高端化、绿色化、品牌化的路子。
 
贵州持续培育遵义朝天椒、关岭黄牛、都匀毛尖等10个全国农业品牌精品,打造一批全国有影响力的“贵”字号农业品牌。
 
——数字助力,从“田间地头”到“智能终端”
 
在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现场,息烽辣子鸡的展台前围满了观众。只需扫描产品上的二维码,就能追溯从养殖到加工的全周期过程。
 
品牌自2000年左右便开始探索数字化应用,如今最直观的成果便是产品上的“溯源二维码”。
“消费者不用专门来工厂参观,扫一下码就能看到生产一线的实时情况。”负责工厂生产的郑艳表示。
在铜仁展馆,一杯抹茶吸引现场观众驻足。贵州铜仁贵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陈路飞介绍:“我们依托智慧数据系统实现产品全程可追溯,让消费者买得放心。”
 
该公司建立的“茶源大数据管理系统”,为产品质量提供了全程数据支撑。
 
——生态背书,从“单一产业”到“多元融合”
 
黔东南州森林覆盖率高达69.63%,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8%以上,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常年保持100%。这为农产品提供了天然的“干净”滤镜。
 
在短视频镜头里,贵州优美的风景和令人向往的生态环境给这里的农产品加了一层‘干净’的滤镜,成为走红直播间的关键。
 
今年8月,抖音转载量超20万的视频里,“念乡人”团队的主播周周在碧江区和平土家族侗族乡的竹林中采挖竹笋,准备制作竹笋鸡。
 
贵州山林间如世外桃源般的美景让观众心向往之,这个视频不仅带火了贵州竹笋,也带火了林下鸡。
 
——创新驱动,从“传统工艺”到“现代产业”
 
在贵州省贵定县云雾镇,一场“茶果融合”的创新实践正在展开。村民们将有机红茶填入掏空的刺梨中,经过选果、打孔、挖籽、洗果、填充有机红茶、烘焙提香等环节,制作出创新产品——刺梨红茶。
有着30余年制茶经验的“老茶人”徐永荣是积极的“尝鲜者”。
 
“我制茶30余年,选择做刺梨红茶,一是本地刺梨、茶叶资源好,二是刺梨红茶确实好,养胃、能降血脂,口感特别回甘,泡出的茶汤清亮透明。”徐永荣说道。
 
与普通红茶相比,刺梨红茶的果奶香浓郁持久,苦涩感显著降低,酸甜味与醇厚感更突出。其维生素C含量是普通红茶的8.07倍,可溶性糖含量达1.82倍。
 
——产业集群,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
 
在金沙县禹谟镇,醋香弥漫,扑面而来。这座拥有数百年制醋历史的传统小镇,正通过打造“酱醋一条街”,推动酱醋产业从分散走向集聚、从传统迈向现代。
 
“截至目前,禹谟镇已建成一条涵盖20余家酱醋销售店的酱醋街,沿河休闲步道1条,康养体验醋道馆、酱醋标志建筑各1座,休闲康养公园2个,酱醋主题路灯130盏。”禹谟镇经济发展办公室负责人申港介绍道。
 
酱醋产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金沙县酱醋生产企业达8家,年产能2.18万吨,酱醋产业销售商及经营网点70家,酱醋系列产品84个,年零售超5000吨,销售产值突破一亿元。
 
——标准引领,从“粗放经营”到“精细管控”
 
2025年8月27日,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内茶香四溢,贵州“白叶一号”感恩茶暨“两红三绿一抹”品牌推介会在此隆重举行。
 
活动现场,贵州省代表向中国茶叶博物馆捐赠了“湄潭翠芽”“遵义红”标准茶样。中国茶叶博物馆回赠了馆藏证书。
 
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包静在致辞中表示:“贵州向中国茶叶博物馆捐赠标准茶样,是标志着贵州从茶叶大省向茶叶强省迈进的重要时刻。”
 
中国茶叶学会会长姜仁华认为:“贵州标准茶样入驻中国茶叶博物馆,在贵州茶产业标准化、规模化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也象征着浙江和贵州茶文化的深度融合,意义深远。”
 
——价值提升,从“论斤称两”到“优质优价”
 
品牌化战略不仅提升了贵州农产品的知名度,更直接带来了价值的提升。
 
修文猕猴桃电商销售溢价率超40%,每天发往全国各地的猕猴桃包裹不计其数。龙里精品豌豆尖被香港、上海等地米其林餐厅抢订,卖到每斤180元。
 
镇宁六马蜂糖李,被消费者称为李子中的“爱马仕”,刚上市时能卖到50元一斤。
 
2023年以来,黔东南州实施农业科技项目39项,建成科创平台81个,科技特派员队伍扎根2000余个村寨,服务19.5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增落地。
 
2024年,黔东南州全年粮食总产量139.27万吨,比上年增长4.1%。
 
如今,贵州茶叶种植面积已达700多万亩,位居全国前列,成为亚洲最大抹茶生产和出口地。
 
黔东南州“苗侗山珍”品牌孵化中心内,36个专业直播间同步启动,106家企业的320个SKU产品完成数字化建档。
 
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如今已成为优质农产品的沃土,贵州农产品IP时代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打赏
 
更多>同类特产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特产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  桂ICP备17006920号-2
美滋滋特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