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华中特产  华东特产  华南特产  北特产  西南特产  东特产  山东特产  湖北特产  四川特产  西北特产 

白城燕麦

   日期:2022-10-18     来源:美滋滋特产网    浏览:207    评论:0    
核心提示:白城燕麦白城燕麦,吉林省白城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白城位于北纬45度,地处松嫩平原与科尔沁草原交会地带,光照充足(
2022-10-18 10-53-24
白城燕麦
白城燕麦,吉林省白城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白城位于北纬45度,地处松嫩平原与科尔沁草原交会地带,光照充足(2919小时/年)、昼夜温差大(可达13—14℃)、种植时间长(最长可达159天)、水质好(地表、地下水均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三类标准值)、土地弱碱性(PH8.1—8.3)。由于适宜的地理条件、独特的气候条件、优良的生态条件,孕育出高品质的“白城燕麦”:蛋白质含量高,占17.5%;可溶性膳食纤维(β-葡聚糖)含量高,占5.5%;脂肪含量高,占7.5%;籽粒大、种皮薄、腹沟浅、表面光洁,着壳率低,易蒸煮熟化。“白城燕麦”内在品质、外观特性,都明显优于国内其他种植区,因为品质优良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中国第一个得到地理标志保护的燕麦产品。
2006年10月2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白城燕麦”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品质特性
燕麦为禾本科植物,是一种低糖、高营养、高能食品。白城燕麦具有早熟、优质、耐寒、耐旱、耐盐碱等特性,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能自播繁衍。
历史渊源
中国是裸燕麦的原产地之一,古书中对燕麦早有记载。在《尔雅·释草》中名为“蘥”(读yuè),《史记·司马相如传》中称“簛”(读si),《唐本草》中谓之“雀麦”。《本草纲目》说:“燕麦多为野生,因燕雀所食,故名”。此外,《救荒本草》和《农政全书》等古籍中,都有记述。唐代刘梦得有“菟葵燕麦,动摇春风”之句,说明燕麦在中国栽培利用历史悠久,且各地皆有分布,特别是东北、华北、青藏高原和内蒙古一带牧区或半牧区栽培较多。东北地区、华北的长城内外和陕南秦巴山区高寒地带,由于气候凉爽,自古就广泛种植燕麦。
在中国古代,对燕麦的利用历史也较早。而且不仅作为牲畜饲用的饲草,而是作为可食用的食品和作为一种药物,《陕西通志》即有燕麦“炒食佳”的记述,燕麦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医用价值也很高。对诸如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等老年性疾病及糖尿病、脂肪肝等症,食用燕麦食品均有预防和辅助疗效。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说:“燕麦性味甘,平,无毒,有润肠、通便作用,治难产等症”。汉古籍中记载燕麦可用于产妇催乳、治疗婴儿营养不良和老人体衰等症。中医认为,燕麦味甘性平,能治虚汗。
《唐·松漠都督府杂记》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余骑望雀麦而驰,数呵而不反,似久不饲也”。唐朝的松漠都督府就是今白城市所辖的洮南市。可见,白城很早以前就有燕麦存在。
吉林西部白城地区浩瀚无比,许多游牧民族在这里发展壮大,成为一方霸主。满清入关以后,为了巩固政权,防止异族强大,将居住在此地区的大多数居民逐离出去,并封为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右翼旗札萨克郡王领地。当时这里人迹稀少,自然资源得到了充分的保护。燕麦作为本地的优质草种,在这里也得到了繁衍生息,以有多个野燕麦原生种保存下来,成为宝贵的种质资源。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札萨克自招外旗蒙户,放荒洮儿河夹心荒地4.2万多垧。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东北蒙地全面开禁,清政府设局丈放,盛京将军曾祺督办科尔沁右翼三旗荒务。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与札萨克郡王达成协议,蒙荒局迁到此地。随着清末屯兵戍边的政策的实施,在白城市的地域内大面积开荒种田,人口日益增加,农牧业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燕麦也由自然繁殖开始向规模化人工种植过渡。据《靖安.乡土志》记载:“拓民垦荒,多植黍谷。亦有新垦者,植雀麦,麦实杵面可食,秸饲畜。”可见,百年前的白城农民就对燕麦的生长特性有了许多的了解,并进行有规模的种植与利用。
因白城土地肥沃,垦荒的人口大量涌入,越来越多,逐步造成了对土地的过度垦荒、超载放牧和掠夺性经营,土壤风化、沙化、碱化、退化现象日益严重,到20世纪中叶,已不复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然而,燕麦具有较强的耐旱、耐瘠、适应性强等特点,使其在这种脆弱的生态环境下能够保存、延续并发展壮大,形成了具有独特区域优势的作物,是重要的粮、经、饲、药多用作物,成为了吉林省西部地区生态农业及可持续发展一个新的亮点。
1998年以来,白城市和加拿大开展中加燕麦合作研究项目,培育出19个燕麦新品种,在燕麦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集成、燕麦产品研发、生物修复改良盐碱地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白燕1号至白燕10号燕麦系列品种能大量吸收土地中的盐分,燕麦生长的地方,其周围的杂草也长得非常好,对改善白城脆弱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具有了很强的抗性(抗旱、抗风沙),而且产量更高,裸燕麦产量达到每公顷1500公斤,干草产量每公顷10吨以上。以全国燕麦荞麦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任长忠为带头人的燕麦科技创新团队,为白城燕麦产业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持续有力的科技支撑。
自2001年起,吉林省、白城市农发办开始加大对白城燕麦产业化的扶持力度,先后在白城市青山镇、洮儿河镇的退化草原上建立了燕麦良种繁育与示范基地。2006年11月白城燕麦通过了国家审定,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中国第一个得到地理标志保护的燕麦产品。
2016年,立足丰硕的燕麦科技研究成果和近20年广泛的国际科技合作优势,白城市谋划了中加燕麦国际产业园项目,全力打造“东方燕麦之都”。
生产情况
2008年,白城种植燕麦已扩展到7000多公顷,种植面积已延伸到内蒙古、黑龙江等地。
2010年,白城燕麦播种面积扩大到1.3万公顷。
2017年,白城市燕麦种植面积20万亩,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其中:盐碱地、退化草原种植面积占90%,耕地占10%。全市共生产燕麦草10万吨、燕麦籽粒2万吨,实现产值2亿元。 [8] 
产品荣誉
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连续四年,白城燕麦作为地方特色产品,进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进入人民大会堂。
2006年10月2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白城燕麦”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专用标志使用
白城燕麦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吉林省白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打赏
 
更多>同类特产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特产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  桂ICP备17006920号-2
美滋滋特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