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物种多样。在地域、气候、环境、民族习俗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下,诸多的“土特产”应运而生。它们不仅具有独特的口味、质量,还包含着丰富的地方特色与文化内涵。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做好“土特产”文章,不仅对推进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还是提高农民收入、弘扬农耕文化、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比如江苏丰县的电动三轮车。因其丰厚的历史土壤,从脚踏三轮车到电动三轮车,如今天津小刀、浙江绿源、江苏宗申等知名企业相继入驻,有效地促进了这里电动车产业的提档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比如山东冠县盛产灵芝。这里种植灵芝的历史已经近40年,是全国最大的灵芝种植和经营集散地。其灵芝总产量占全国产量的50%,交易量能达到全国的六成以上,年产值约25.6亿元,产品已销往韩国、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再比如云南孟连的牛油果。目前,种植面积已达10.83万亩,不仅填补了国内无国产牛油果的空白,还成功替代了部分进口份额。还有重庆江津区的花椒,通过补链、延链、强链,真正做到了建强特色产业链,围绕“链主”做文章,开辟了护肤新赛道。广东徐闻的菠萝也不甘落后,紧跟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鼓点,延伸菠萝产业链,线下+线上、国内+国际、产业+市场,深入推进菠萝工业化、食品化、节庆化进程。
土特产的发展,离不开品牌的建设。加快营销模式升级,扩大土特产品知名度和销售量,是重中之重。如今,网络电商、直播带货等多样化互联网销售业态将更多的土特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消费者手中,实现了土特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销售量跨地域提升,营造了百业齐兴的乡村土特产发展格局。
除了市场推动,政府和政策的保驾护航也必不可少。近期,“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天水相关部门抓住风口,开通“麻辣烫公交专线”,举办麻辣烫“吃货节”,党政机关大院停车场、厕所免费向外地游客开放等,推动“小资源”持续释放“大效应。
土特产,一头连着产业发展,一头连着百姓腰包。当下,如何在“土”“特”“产”三个字上深挖、深拓、深耕,发挥竞争优势、为发展持续助力,仍需要不断探索、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