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华中特产  华东特产  华南特产  北特产  西南特产  东特产  山东特产  湖北特产  四川特产  西北特产 

西和县特产-仇池石

   日期:2024-04-24     来源:美滋滋特产网    浏览:92    评论:0    
核心提示:西和县特产-仇池石仇池石产于伏羲之乡仇池,即今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大桥乡。据传说,伏羲创世时,其妹女娲炼五彩石以补苍天。所
QQ浏览器截图20240424094826
西和县特产-仇池石
仇池石产于伏羲之乡——仇池,即今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大桥乡。据传说,伏羲创世时,其妹女娲炼五彩石以补苍天。所余之石弃置仇池,故有此石,当地群众称之为“五花石”。而“仇池石”之得名则始于宋代文豪苏轼之诗。苏轼梦游仇池,醒而咏杜甫“万古仇池石,潜通小有天”之句,遂将自己珍藏的一块爱石命名为“仇池石”。苏轼所咏之仇池石与西和所产之仇池石,名同而实异。彼仇池石是一块观赏石的名号,此仇池石则为一种石料。称呼即久,两石相混。但却更显出仇池石之历史和深刻诗意。
仇池山
 
仇池位于甘、陕、川三省交界,西和县境内,属秦岭和大巴山交错之地,面蜀背秦,形势险要。郦道元《水经注》描写它是:“绝壁峭峙,孤险云高,望之形若覆壶,高二十余里。羊肠蟠道三十六迥。”
严格来讲,它不是一座山,而是一个已经消失了的独立的国家——当年的仇池国统治甘、陕、川三省边境六郡18县达386年之久,而这个国度的首都就在仇池山!
车子进入甘肃省西和县大桥乡,远远地便能看见仇池山。它孤立于群山之中,壁立千仞,整座山形呈小舟之状,四周红岩石壁,险要无比。仇池山历史上兵匪多次安营扎寨,故又有大山寨之称。
去仇池山要经过“神鱼洞”。神鱼洞位于仇池山下西汉水边的青石崖脚,在大块的青石下有一小洞,一股碗口粗细的泉水喷涌而出,注入下面的深潭。水清澈见底,碎石历历可数。诗人杜甫有一首诗:“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神鱼今不见,福地语真传。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其中的“神鱼”即指此。据当地人说,每年清明前后,从洞内深处会涌出许多大大小小的鲜鱼,可达千斤。村民用背篓抓捕,由于洞小鱼多,不少大鱼的外皮都被岩石擦破。这种罕见的珍贵鱼种,从头到尾,完全透明,照亮了它周围的无穷黑暗,但稍闻人声,即马上游回洞中。
汽车沿着盘山公路向仇池国驶去。一路之上,只见奇峰突起,乱石崩云。它三面绝壁,一面深涧,绝壁犹如斧劈,深涧不见其底,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汉光武帝时,氐族居于仇池,数为边寇,郡县计之,则依固自守,可见绝不是偶然的。
仇池山上有平田百顷,因以百顷为号。史载泉水遍布,物产丰饶,气候温和,可煮土成盐。果然汽车上山后,眼前一片开阔,山上地势平坦,山巅平旷绿野,村舍相望,桑竹葱葱,林木相映,秀气四溢,润气上流,如世外桃源。
我们到路边的一个村子打问去伏羲崖的路,那里的人民风淳朴,不事修饰。他们给我们泡茶,并详细描述如何前行。这户农民家被包围在一大片玉米地里,如同神仙的居处。
顺着农民朋友所指的路,我们向伏羲崖驶去。山上路很窄,仅能容一辆越野车行驶,司机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在这个山顶上的一处小学里,我看到了这次要探寻的一个重要内容:古仇池国遗址。
从资料中可以看出,古仇池国遗址是东晋初年白马氐人杨氏建立氐人地方割据政权的中心。东汉建安十六年(211),武都白马氐部大帅杨腾之子杨驹,在此建仇他国,以百顷为号,经晋至隋六个朝代,传18代,易 33主,建立过五个氐族国家,统治甘、陕、川三省边境的六郡18县达386年之久(196~581)。
仇池国能够凭险固守,与当时的国内形势是分不开的。东汉汉献帝刘协时,群雄割据,朝政日非,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这种混乱纷争的局面无法形成强大的军事力量,所以仇池国能够与中原动荡的23个政权相抗衡。仇池国疆域面积较广,以仇池为中心,辐射向陕中、川北,包括现在的甘肃陇南(包括临洮、岷县)、四川江油以北、陕西汉中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人口也有200多万。由于连年的战争,其国址不断南迁,最后在文县成立阴平国,于南北朝时灭亡。
仇池山有“峰、泉、云、洞、石”五绝的特有美景,当地民谣唱道:伏羲崖第一景,轩辕神修滚龙珠。东石无根西石勺,中洞潜藏小有天。四大菩萨云霄殿,八仙上寿吉祥山。一上仇池百顷田,麻姑仙洞几千年。”
站在仇池山最高峰伏羲崖上放眼远眺,西和、礼县、成县、康县的峰峦烟井、城郭山村,遥入眼底。俯视山下,西汉、饮马二河犹如一条玉带,缠绕在山脚,真可谓“环水有山不见山,一丛云村插天缘”。 仇池山是历代诗人最爱游览的名山之一,如陶潜、李白、杜甫、苏轼等都为此山留下了名言绝句。“一点空心在何处?老人真欲住仇池”、“我念仇池太孤绝,百金归买碧玲珑”、“赖有铜盆修石供,仇池玉色自葱笼”、“地偏恰似仇池穴,俗厚难忘畏垒乡”、“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从仇池山返回的路上,我专门捡了一块仇池石放在车上。它石色赫红,吸水性强,其上可种植花卉,广植苗木,是高级的假山盆景石,具有皱、透、瘦、秀和俊中有丑等特点。据我所知,历代的石谱,多收录有仇池石。后世之人长期将仇池石错以为仇池砚,误说多年。苏东坡当年在秦凤路辖管的风翔任判官,当他得到一块来之不易的仇池石时,更是爱不释手,当作珍品,用当时由朝鲜进贡来的高丽铜盆装置于内,供于案几。
仇池石艺术品
 
仇池石有着当地文化底蕴,收藏价值极高而且经常被拿来加工成为艺术品。
 仇池石品类繁多,神彩各异,或黑色相间,或无色混杂。有的可作印石,比肩青田、寿山;有的可做石雕,玉润光洁;有的还可做建筑材料,耐磨美观。因石深藏深山,开采不易,难以观其全貌,随着开采的深入,仇池石的质地与用途将进一步被人们清楚认识。
仇池石传说
 
在仇池山伏羲崖脚下,有亮闪闪的雪白如玉的石子,人们称它“仇池石”。后来,这石子儿又变成血迹斑斑的五色花石,光彩夺目。关于“仇池石”,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这道山岭上古柏成林,怪石林立,虎豹出没,乌鸦群栖。《山海经》上称它为“瞿堆山”。相传是一位瞿氏老人堆积而成的山丘。后来,又有一个人们称做“龙兴”的老人雕凿了山体的形态,又被呼为“龙兴山”。再往后,又有叫“仇维”的老道人凿井炼丹,引水蓄池,才改称它为“仇池山”。就在仇池山西南仇维老道炼过丹的小有洞天旁边,住着一位手艺精巧的雕刻老人。银须齐胸,白发如霜,手艺出众。他刚正耿直,脾性古怪,终身不娶。然而,他爱山上的孩子如命,珍惜山上的一草一木,犹如十指连心。谁家有困难,他愿意帮助;哪个有忧患,他愿意解除。人们不愿意直呼其名,也不愿意喊他的姓氏,都把他视为吉祥的龙,给他起了个吉祥的名字叫“龙兴”。他足踩过的山头呼为吉样山,他开辟过的山峦叫做龙兴山。而那些石子儿呢 ? 后世人给它起名叫“仇池石”。
一天,龙兴老人起得绝早。他在山边转了一圈,又在山脚绕了一遭。忽然,他捡起一块细白如玉的石子儿,掂了又掂,看了又看,心有所思,语有所悟地自言自语说:“自己孤身一人,无牵无挂,又对山上无所作为。不若我用自己的一点雕刻手艺,雕它一座山体,流传于世,也不枉了这孤苦伶仃的一生。”于是,他就用伏羲仙崖脚下的石子,开始雕刻这座山。
动工了,人们都赶来为他搬运石子,又为他敲碎打细,供他选用。叮叮叮,当当当,敲得石子火花扬,味溜溜,味溜溜,雕得农家屋上楼。经过七七四十九天,又过了九九八十一个春秋,山体还没雕刻完美,可山上的庄稼已荒芜成蒿。人们开始饿起了肚子。龙兴老人看在眼里,闷在心里,眉毛拧成一股绳,皱纹结成道道渠,不声不响,只是叹息。人们知道他的脾气,也没有间他究竟。突然,他从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手里夺过铁锤,狠狠地将快完工的雕刻品砸得粉碎,然后把锤扔在地上,愤愤地说:“都给我种田去吧,守着这劳什子干什么!不顶吃!”说罢,飘然而去,音讯杳无......
不知又过了多少个春秋,熬过了多少个岁月,人们从山岭侧面的一个小山洞里,发现了龙兴老人。他在这儿雕刻了玉柱雕梁,又开凿了山村小舍,桌椅矮凳,杯盘家具,天上吊灯,地下布泉,高低错落,层次繁絮,景中有致,致中有景,人们叫它“景致洞”。家家户户,村村舍舍,全像一幅十样景图。这个喊“这是我家院落”,那个叫“看,我妈妈还给猪儿倒食呢”!就这样,你夺我抢,吵吵嚷嚷,喋喋不休。
就在这个时候,王母驾着祥云赴蟠桃会路过此地,听到吵声,即拨开一道云缝,向下望了良久。她被这景致吸引住了,手里痒痒,口里啧啧。旁边的八仙也都赞不绝口,看得呆了。寿星老儿为了讨好王母,自告奋勇地说:“娘娘若爱,待我下凡喊他们献上珍宝便了。”于是,他拄着葫芦拐杖,按下云头,来到景致洞前喊道:“老头儿,王母看中了你这石子儿刻的艺术品,命我前来取,快拿来吧,她还要赶赴蟠桃会呢!”“不给!”龙兴老人斩钉截铁地说。“果真 ? ”“果真!”“老实 ? ”“老实!”“好吧,”寿星一边愤然走开,一边回头说,“你等着!”“我等着!”龙兴老人毫不畏惧,看他远去。
王母听了这寿星老儿添油加醋的话,气得直打哆嗦,随即大把大把地将净瓶里装的细砂粒向着龙兴老人抛撒,扑噜扑噜地还吹着气。霎时间,天昏地暗,飞砂走石,打得龙兴老人鲜血淋淋。但他始终护着这些精心雕凿的山水鱼虫、村舍茅庵,大声喊道:“乡亲父老们,各保村舍,各保田亩,各饲牛羊,务好田园,整好村容,保住山体,山体,山……体……”山风呼啸,雷电交加,龙兴老人的声音也越来越弱,渐渐就消失了……
从此,这些石子就被龙兴老人的鲜血染上血色的斑迹,后来索性给它起名“仇池石”。那座龙兴老人苦心雕凿的洞里,仅存在了石碟石碗,按数数,又叫十碟十碗,成为仇池山的景中之景。
 
打赏
 
更多>同类特产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特产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  桂ICP备17006920号-2
美滋滋特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