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华中特产  华东特产  华南特产  北特产  西南特产  东特产  山东特产  湖北特产  四川特产  西北特产 

阳城县特产-阳城犁镜

   日期:2024-04-22     来源:美滋滋特产网    浏览:95    评论:0    
核心提示:阳城县特产-阳城犁镜阳城 犁镜的铸造技艺是山西省独有的一项重要的无形文化遗产。犁镜是耕犁的重要部件,安装于犁头上方,用以翻
QQ浏览器截图20240422102610
阳城县特产-阳城犁镜
阳城 犁镜的铸造技艺是山西省独有的一项重要的无形文化遗产。犁镜是耕犁的重要部件,安装于犁头上方,用以翻土,因常与土块相摩擦致表面发亮而得名。
历史溯源
相传犁镜铸造在明末由山西省晋城 犁川传到河南境内的新安县 白沙镇,再传至济源北部太行山区。如此辗转相传,最终到太行山麓的阳城,因阳城得天独厚的富铁矿和充足的木炭、耐火土、石英砂资源,成为犁镜的主产地。阳城县离县城所在地百里之外的东冶镇则是出产铁矿的地方,其矿石质软纯洁,含磷高、含硫低,南部山区坚硬木料为料烧制的三寸茬、七寸炭的生熟木炭也是铸件的必要原料,为铸犁镜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早在明清之际,阳城的犁镜铸造已甚兴盛,最盛时期有犁炉近百座,年产70万片,除供应国内各地区外,还远销朝鲜、日本、尼泊尔、不丹等国。阳城犁镜也就成了名满天下、老少皆知的名牌产品。由于销售地域广阔,各地区地貌、地质、作物、耕具和耕作技术的不同,阳城犁镜备有多种规格,相传达500余种,常用的也有百余种,因而有“错贩犁镜饿死人”的俗谚。阳城犁镜质地优良、利土、耐磨、省力,凡镜面有黑筋、豁鼻、冷炸、热炸、边不圆、口不齐、声不脆、浇不足、有孔洞缺陷的,一概不得进入销售渠道,号称“十不收”。这一讲求诚信、对顾客高度负责的技师保障体系,是阳城犁镜历久不衰、深受广大农民欢迎的根由所在。 
据传,阳城犁镜的生产是由原先五家独行形成,制作模型是阳城上芹村李氏的独行,修造犁炉升火用的大风匣是晋城南村李氏的独行,制炉铸镜(包括设计、盘炉、修炉)是河南济源东许村炉工的独行,铸造犁镜特用的矿石和木炭是阳城南部山区的独行,出售产品是河南怀庆府的独行,五家独行各藏绝技,都不外传,直到清朝后期,才打破了那种独行独占工艺的生产格局,阳城掌握了全套生产技能,成了名副其实的产销地。从铁范制作、犁炉修筑、炉料制备到鼓风溶炼、炉前控制、浇注精整等套套工艺完备、精湛,富有有特色和符合现代科学原理的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工艺
产品特点
阳城犁镜具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光滑耐磨,翻地不粘泥,即省畜力又节省人工;二是产品多样化,有桃叶、杏叶、兔耳、鹰嘴、驴脸、鸡窝、纱帽、瓜皮等,约180多个品种,能够满足各地对犁镜不同规格品种的要求,阳城犁镜在全国和全省同类产品中名列前茅,连连夺魁,被誉为历史名产。
制造
铁范铸造是中国冶铸技术的一项重大发明创造,比欧洲要早1800年。从战国到汉魏时期,铁范被广泛用于铸造农具和手工工具,以其生产率高、经久耐用、产品规格齐整且有助于经高温热处理变质成高强度的韧性铸铁件,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重大的历史作用。南北朝以后,手工农具多由铸制改为锻制,铁范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减,但耕地用的犁铧和犁镜仍由铸制,是为农具制作中的大宗产品。犁镜古称辟土,又称犁壁,早在西汉中期即已广为使用。据艺人口头相传,至少可以上溯到宋元时期。从已有资料来看,阳城犁镜为传统铁范铸造存世之惟一实例,且制作技艺富有特色,有自成体系的成套工艺规范,堪称中国式铁范铸造的活化石,值得珍视和保存发扬。
铸造犁镜所用的铁范,习称“犁面盒”或称作“盒子”。阳城所用犁面盒,历来由上芹村李氏家族独家制作,截至21世纪初期,据说已传承五世之久,最早是从晋城犁川学来的。一副上好的盒子可用10多年,浇铸次数达3万次以上。镜范由上下两扇组成。和传统铁范相同,为使结构紧凑、散热均匀,范的外廓是随铸件(犁镜)的轮廓形状而变的。上、下范的合型由榫卯定位,浇口设在范的端部。
制作铁范时以犁镜实物作模,以河沙造型,上、下型由反复翻制而成,既便捷又极巧妙。铁水由方形锅炉熔炼,其化学成分具有高碳、低硅、磷、硫的特点,一副铁范通常能重复使用3000多次。
浇铸犁镜的原铁水由犁炉熔炬。“北有犁炉、南有苏炉”,两者均为具有合理炉型、修筑简便、经久耐用的传统炼炉。一座犁炉可连续开炉30—90天,俗称30—90火。所用优质铁矿石来自窝子矿,含铁量在50%以上,硫、磷含量很低。矿石入炉前须经燃烧、破碎和筛选。以木炭为燃料和还原剂。烧制木炭的最好原材为江木,要求“三茬七炭”,即七成成炭,三成仍为木茬。砌炉、修炉和制作风管用的石英砂岩加工而成的“宝石”,以及石英砂、红土和坩子土。
犁炉传统上用晋城所制风箱鼓风,铁水温度约1300℃。铁水成分的炉前控制,俗称“看火色”,和“看水色”。前者是依据出铁喷出的火苗和炉缸内铁水情况来判断炉况和铁水成分是否合格。后者是用长柄小铁勺舀出些许铁水,以嘴轻吹表面,从色泽来判断含碳量的高低。炉前控制工被称作“看火师傅”,铁水是否合格许由他判断并采取调整措施,然后才可供浇注。这种炉前控制技术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特点,确有其高明和独到之处。
犁镜出炉前表面要洒黄贝草灰以防止氧化。浇注速度宜先快后慢,以保证充型完全。铁范须预热和涮上用莞木炭粉调制的涂料。浇注时,工匠即以脚踩住铁范以防跑火,表现了娴熟的技巧。浇后由浇口倒出尚未凝固的铁水,迅速打开铁范,取出犁镜。此时的犁镜仍通体透红。待冷却后,去除飞边和毛疵,即得到成品。
保护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传统的手工业生产为现代工业所取代是大势所趋。20世纪80年代中期,虽阳城仍有犁炉社10余家,后来已无一家维持生产,工具装备流失严重,若不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抢救保护,这些珍贵遗产将毁于一旦。传统工艺抢救保护在发达国家已行之有年,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就阳城犁镜来说,传统上以木炭为燃料,于生态环境有碍;而随着步犁使用范围的缩减,对犁镜的需求量也呈现萎缩之势。
铁范铸造是我国冶铸技术的一项重大发明创造,比欧洲要早一千八百多年,从战国到汉魏时期,铁范被广泛用于铸造铁农具和手工工具,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重大的历史作用,南北朝以后手作农具多由铸制改为锻制,是为农具制作中的大宗产品,阳城犁镜其源甚古,据老艺人口头相传,至少可上溯到宋元时期,阳城犁镜为传统铁范铸造存世之唯一实例。
 
打赏
 
更多>同类特产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特产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  桂ICP备17006920号-2
美滋滋特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