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华中特产  华东特产  华南特产  北特产  西南特产  东特产  山东特产  湖北特产  四川特产  西北特产 

隆子县特产-隆子黑青稞糌粑

   日期:2023-12-12     来源:美滋滋特产网    浏览:139    评论:0    
核心提示:隆子县特产-隆子黑青稞糌粑隆子黑青稞糌粑,西藏自治区隆子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糌粑由生长在青藏高原的青稞干炒磨制
QQ浏览器截图20231212114115
隆子县特产-隆子黑青稞糌粑
隆子黑青稞糌粑,西藏自治区隆子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糌粑由生长在青藏高原的青稞干炒磨制而成,是藏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主食之一。隆子县黑青稞糌粑是以隆子县优质黑青稞为原料,炒制水磨而成。色泽灰黑,口感香甜,富含微量元素硒、氯化花青素、氯化花翠素、氯化锦葵素、维生素B1、维生素B6、膳食纤维等微量元素和有益成分。
2015年02月1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隆子黑青稞糌粑”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品质特性
隆子黑青稞糌粑是以隆子县海拔3800 米至4200米的优质黑青稞为原料,炒制水磨而成。色泽灰黑,粉质均匀,粗细适中,具有独特的青稞香味,口感香甜。糌粑产品的包装形式多样,有无纺布袋装(5千克、2千克)、纸箱包装(3.5千克)、礼盒装(750克)、罐装(1千克)、真空包装(500克);同时,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口味,产品种类也随之增多,包括炒青稞、豌豆黑青稞糌粑、荞麦黑青稞糌粑等。
营养价值
黑青稞糌粑和一般的糌粑相比,营养价值更高。除含有丰富的生命活性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外,还拥有B族维生素和近17种氨基酸。常吃黑糌粑,对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有着良好的预防和食疗功效。
工艺特色
先要洗净带有灰尘的黑青稞,晾干后把黑青稞炒熟,并筛除掉黑青稞外皮及其他杂质,再磨制。水流通过人工修建的渠道流到磨坊下面,冲击木质桨叶,带动纯手工打磨的磨盘转动,把已炒熟的青稞慢慢磨成糌粑面。传统糌粑制作的关键是炒和磨两道工序。
在古老的传统加工黑糌粑的工艺里,磨制黑青稞之前,炒黑青稞的过程特别讲究火候。炒青稞可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活,需要几个人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一般是先用土坯砌成灶,灶上排列有序地放三个铁锅,旁边的袋子里装的就是还没有炒制的黑青稞。磨糌粑时通过调节水磨石板下方的轮子,控制磨盘的转动速度。当石磨快节奏工作时,会磨出比较粗的糌粑面,当把石磨转动的速度调慢后,则会磨出比较细的糌粑面。
炒青稞的过程中对火候的要求很严格,如果温度不够,黑青稞粒就不能完全爆开花;如果温度过大,炒完的黑青稞会有一股焦糊的味道,如此炒出来的黑青稞,是不宜拿去磨成糌粑的。为了控制好温度,通常燃火的材料选用的都是牛羊粪或当地的干树枝及木炭等。为了让黑青稞在炒制的过程中,受热均匀还要在炒锅里加入一定量的当地特有的沙子。当炒锅和沙子加热后,将黑青稞倒进锅里和沙子一起翻炒,最后再用筛子把炒熟的黑青稞干干净净地过滤出来,以便下一步将其磨制成黑糌粑。
隆子黑青稞糌粑最主要的特点除了颜色为黑色的以外,还有就是其传统的加工方式。要想让糌粑保持传统风味,只能用水磨来磨,现代化的电磨会令口感发生一些微妙变化。但水磨坊由于效率低且产量少。
历史渊源
据民间传说,吐蕃王朝时金城公主经过隆子县隆子镇叶巴村“内嘎沃”地段时,不慎从邦典(藏式围裙)中落下几粒黑青稞种子,之后该品种在隆子的特殊气候、土壤及水质条件下,经过长期驯化而形成独特的“隆子黑青稞”,距今已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
食用糌粑在西藏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早期的糌粑是用人力手工磨制的,后来开始借助水力。在西藏农区和部分牧区,人们利用山涧水流的冲力巧妙地建造出一个个水磨坊,用来加工糌粑。位于隆子县的加玉乡共拉村正好水资源丰富,有着修建水磨坊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这里的水磨坊一直以来在乡村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3年开始,隆子县为了提升黑青稞的附加值,投入资金2024.94万元在加玉乡共拉村建设了25.66亩青稞加工基地,包括水磨房、综合楼、脱皮、炒制、储藏车间、接待楼为主的相关基础设施,总建筑面积4569.43平方米,配套给排水、配电等附属设施以及进厂路桥、水磨引水渠道和设备、品牌打造等。基地建成后,黑青稞加工成糌粑卖到每斤8元,大大提升了群众种植黑青稞的积极性。
生产情况
2013年,隆子黑青稞糌粑年产90万吨,产值达75万元。
2015年,隆子黑青稞糌粑销售额达183万元,净利润28万元,为村集体交纳分红7万元。
2017年,隆子黑青稞年种植面积达3.2万亩左右,每亩单产达550—600斤。
历史渊源
据民间传说,吐蕃王朝时金城公主经过隆子县隆子镇叶巴村“内嘎沃”地段时,不慎从邦典(藏式围裙)中落下几粒黑青稞种子,之后该品种在隆子的特殊气候、土壤及水质条件下,经过长期驯化而形成独特的“隆子黑青稞”,距今已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
食用糌粑在西藏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早期的糌粑是用人力手工磨制的,后来开始借助水力。在西藏农区和部分牧区,人们利用山涧水流的冲力巧妙地建造出一个个水磨坊,用来加工糌粑。位于隆子县的加玉乡共拉村正好水资源丰富,有着修建水磨坊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这里的水磨坊一直以来在乡村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
2013年开始,隆子县为了提升黑青稞的附加值,投入资金2024.94万元在加玉乡共拉村建设了25.66亩青稞加工基地,包括水磨房、综合楼、脱皮、炒制、储藏车间、接待楼为主的相关基础设施,总建筑面积4569.43平方米,配套给排水、配电等附属设施以及进厂路桥、水磨引水渠道和设备、品牌打造等。基地建成后,黑青稞加工成糌粑卖到每斤8元,大大提升了群众种植黑青稞的积极性。
生产情况
2013年,隆子黑青稞糌粑年产90万吨,产值达75万元。
2015年,隆子黑青稞糌粑销售额达183万元,净利润28万元,为村集体交纳分红7万元。
2017年,隆子黑青稞年种植面积达3.2万亩左右,每亩单产达550—600斤。
专用标志使用
隆子黑青稞糌粑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西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隆子黑青稞糌粑的检测机构由西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打赏
 
更多>同类特产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特产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  桂ICP备17006920号-2
美滋滋特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