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华中特产  华东特产  华南特产  北特产  西南特产  东特产  山东特产  湖北特产  四川特产  西北特产 

黄檗

   日期:2022-05-11     来源:美滋滋特产网    浏览:170    评论:0    
核心提示:黄檗黄檗(名医别录) 檗木(神农本草经),黄檗木(本草纲目),黄波椤树,黄伯栗、元柏(东北各省),关黄柏(全国中草药汇编
QQ浏览器截图20220511104054
黄檗
黄檗(名医别录) 檗木(神农本草经),黄檗木(本草纲目),黄波椤树,黄伯栗、元柏(东北各省),关黄柏(全国中草药汇编),黄柏(南方各地) ,生汉中山谷及永昌。陶弘景:(黄檗),今出邵陵者,轻薄色深为胜。 出东山者,厚而色浅,其根于道家入木芝品,今人不知取服之。又有一种小树,状如石榴,其皮黄而苦,俗呼为子檗,亦主口疮。又一种小树,多刺,皮亦黄,亦主口疮。
历史记载
黄柏出自《本草纲目》、《别录》:黄檗,生汉中山谷及永昌。陶弘景:(黄檗),今出邵陵者,轻薄色深为胜。 出东山者,厚而色浅,其根于道家入木芝品,今人不知取服之。又有一种小树,状如石榴,其皮黄而苦,俗呼为子檗,亦主口疮。又一种小树,多刺,皮亦黄,亦主口疮。《蜀本草》:《图经》云,黄檗,树高数文,叶似吴茱萸,亦如紫椿,皮黄,其根如松下茯苓。今所在有,本出房、商、合等州山谷。皮紧厚二、三分,鲜黄者上。二月五月采皮,日干。《本草图经》:檗木,黄檗也,今处处有之,以蜀中者为佳。五月六月采皮,去皱粗暴干用。其根名檀桓。《纲目》:檗木,名义未详。《神农本草经》言檗木及根,不言檗皮,岂古时木与皮通用乎。
性味功能
中药:味苦,性寒。清热解毒,泻火燥湿,退虚热。
蒙药:味苦,性凉、糙、钝、稀。燥“希日乌素”,清热,解毒,明目,止血,止泻。
主治:中药治湿热黄疸,泻痢,足膝肿痛,带下,热淋,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外用治疮疡,湿疹,黄水疮,烫火伤。
蒙药治“希日乌素”病,黄水疮,疥,癣,秃疮,皮肤瘙痒,麻风病,各种出血,陈热,痢疾,眼白斑,结膜炎,肾热,尿频,遗精,毒热。
用量用法:
中药5~15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油调涂患处。
蒙药单用1.5~3克,研末冲服,或水煎服,或入丸散剂。
药材鉴别
性状树皮呈板片状,长宽不等,厚2~4毫米。外表面黄绿色或淡棕黄色,较平坦,有不规则的纵裂纹,皮孔小而少见,偶有灰白色的栓皮残留,栓皮厚,有弹性;内表面黄色或黄棕色。体轻,质较硬,易折断,断面鲜黄色或黄绿色,裂片状分层,纤维性。气微,味甚苦,嚼之粘腻。
以皮厚、无栓皮、断面色鲜黄者为佳。
鉴别本品粉末绿黄色或黄色。纤维鲜黄色,直径16~38微米,常成束,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壁木化增厚。石细胞鲜黄色,类圆形或纺锤形,直径35~128微米,有的呈分枝状,枝端锐尖,壁厚,层纹明显。草酸钙方晶直径约至24微米。
炮制过程
1、黄柏: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捞出,润透,切片或切丝,晒干。
2、黄柏炭:取黄相片,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但须存性),喷淋清水,取出放凉,晒干。
3、盐黄柏:取黄相片,用盐水喷洒,拌匀,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放凉,晾干(每黄柏片100斤用食盐2斤半,加适量开水溶化澄清)。
4、酒黄柏:取黄柏片,用黄酒喷洒拌炒如盐黄柏法(每黄柏片10O斤用黄酒10斤)。
5、《雷公炮炙论》 :凡使(黄檗),用刀削上粗皮了,用生蜜水浸半日,漉出晒干,用蜜涂,文武火炙令蜜尽为度。凡修事五两,用蜜三两。
常用选方编辑 播报
1、治小儿热痢下血: 黄檗半两,赤芍药四钱。上同为细末,饭和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食前米饮下,大者加丸数。(《阎氏小儿方论》)
2、治痢疾: 黄柏300克,翻白草450克,秦皮300克。将翻白草、秦皮全部及黄柏200克,共水煎两次,合并煎液,用文火浓缩成膏状,将剩余100克黄柏研细粉加入膏中,搅匀,低温烘干,研细粉。每服一、二克,日三次。(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3、治妊娠及产后寒热下痢: 黄檗一斤,黄连一升,栀子二十枚。上三味,细切,以水五升,渍一宿,煮三沸,服一升,一日一夜令尽。呕者加橘皮一把,生姜二两。(《千金翼方》)
4、治小儿热泻: 黄檗,焙为末,用米汤和丸粟米大。每服一、二十丸,米汤下。(《十全博救方》)
5、治消渴尿多能食: 黄檗一斤,水一升,煮三、五沸,渴即饮之,恣饮数日。(《独行方》)
6、治伤寒身黄,发热: 肥子十五个(擘),甘草一两(炙),黄柏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伤寒论》栀子柏皮汤)
7、治筋骨疼痛,因湿热者: 黄檗(炒)、苍术(米泔浸、炒)。上二味为末,沸汤入姜汁调服。二物皆有雄壮之气,表实气实者,加酒少许佐之。(《丹溪心法》二妙散)
8、治热甚梦泄,怔忪恍忽,膈壅舌干:黄檗(去粗皮)一两。捣罗为末,入龙脑一钱匕,同研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至十九丸,浓煎麦冬汤下。(《圣济总录》清心丸)
9、治白淫,梦泄遗精及滑出而不收: 黄檗一斤(放新瓦上烧令通赤为度),真蛤粉一斤。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 空心酒下。(《素问病机保命集》珍珠粉丸)
10、治下阴自汗,头晕腰酸: 黄柏三钱,苍术四钱,川椒三十粒,加水2000毫升,煎至600毫升。每次100毫升,一日三次,二日服完。(《中级医刊》(3)∶177,1966)
11、降阴火、补肾水: 黄檗(炒褐色)、知母(酒浸,炒)各四两,熟地黄(酒蒸)、龟板(酥炙)各六两。上为末,猪脊髓、密丸。服七十丸,空心盐白汤下。(《丹溪心法》大补丸)
12、降心火,益肾水: 黄檗三两,砂仁一两半,甘草一两。上为细末,稀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肉苁蓉半两,切碎,用酒一大盏,浸一宿,次日早空心煎三、四沸,去滓,以清酒送下。(《奇效良方》封髓丹)
13、治时行赤目: 黄檗,去粗皮,为末,湿纸包裹,黄泥固,煨干。每用一弹子大,纱帕包之,浸水一盏,饭上蒸熟,乘热熏洗。一丸可用三、五次。(《眼科龙木论》五行汤)
14、治小儿蓐内赤眼:黄檗,以乳浸,点之。(《小品方》)
15、治口中及舌上生疮: 捣黄檗含之。 (《千金方》)
16、治小儿重舌: 黄檗,以竹沥渍取,细细点舌上。(《千金方》)
17、治口疳臭烂: 黄檗五钱,铜绿三钱。共为未掺之,去涎,愈。 (《小品方》)
18、治唇疮痛痒: 黄檗末, 以野蔷薇根捣汁调涂。(《圣济总录》)
19、治肺壅,鼻中生疮,肿痛: 黄檗、槟榔等分。捣罗为末,以猪脂调敷之。(《圣惠方》)
20、治奶发,诸痈疽发背及妒乳: 捣黄檗末,筛,鸡子白和,厚涂之。干,复易。(《补缺肘后方》)
21、治痈疽肿毒: 黄檗皮(炒)、川乌头(炮)等分。为未调涂之,留头,频以米浴泔润湿。 (《濒湖集简方》)
22、治男子阴疮损烂: 一、煮黄檗洗之,又白蜜涂之。二、黄连、黄檗等分,末之,煮肥猪肉汁,渍疮讫,粉之。(《补缺肘后方》)
23、治小儿脐疮不合: 黄檗末涂之。(《子母秘录》)
24.治小儿脓疮,遍身不干: 黄檗末, 入桔矾少许掺之。(《简便单方》)
 
打赏
 
更多>同类特产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特产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  桂ICP备17006920号-2
美滋滋特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