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华中特产  华东特产  华南特产  北特产  西南特产  东特产  山东特产  湖北特产  四川特产  西北特产 

都一处烧卖

   日期:2019-12-22     来源:美滋滋特产网    浏览:309    评论:0    
核心提示:都一处烧卖都一处烧麦馆,开业于清乾隆三年(1738),创业人姓王,原籍山西。 初为一席棚小酒店,在前门外大街路东,鲜鱼口南。
2019-12-22 14-26-47
都一处烧卖
都一处烧麦馆,开业于清乾隆三年(1738),创业人姓王,原籍山西。 初为一席棚小酒店,在前门外大街路东,鲜鱼口南。赚钱后,于乾隆七年(1742)盖了一间门面的小楼。经营品种有煮小花生、玫瑰枣、马莲肉、晾肉等小菜。
到乾隆十七年,因皇帝赐名,又送一“虎头”匾而出名。同治年间又增添了烧麦,其特点不仅皮薄馅满,而且味道极好。 抗战时期,都一处虽幸免没倒闭,但生意一直不振,直到北京解放,才获新生都一处烧麦馆位于繁华的北京前门大街路东36号,已经有260多年的历史,主营各种烧麦、炸三角、马莲肉和山东风味炒菜。
品牌介绍编辑
郭沫若生前经常偕夫人前往都一处用餐,1964年,郭老亲笔提匾“都一处”,
其夫人于立群也为该店手书了高2米宽3米的《毛主席诗词》壁书。
都一处烧麦馆最早是以经营烧饼、炸豆腐、烧酒的小铺,俗名“醉葫芦”,因门口挂一破酒葫芦而得名,清乾隆17年(公元1752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深夜回京,到酒铺用餐,因除夕京城仅此一家还未关门。又服务热情而龙颜大悦,于是派太监赐匾取名“都一处”。乾隆赐匾后,很多人都来都一处看匾,生意地甚为兴隆,经营酒类由白酒佛手露发展到五加皮、茵酒、黄酒、蒸酒等;菜肴也由凉菜发展为数十种炒菜,面食有烧麦、炸三角、饺子、馅饼等。
1996年都一处进行了改建和装修,1998年8月18日重张开业,新开业的都一处内设三个大厅和一个外宾餐厅。一楼以普通烧麦为主,二三楼经营中高档烧麦和山东风味炒菜,都一处烧麦不仅用料精细,做工精湛,而且具有鲜香爽口,醇面不腻等特点,并曾经荣获商业部“金鼎奖”和“中华名小吃”等光荣称号。
牌匾来历
都一处都一处烧麦馆,开业于清乾隆三年(1738),创业人姓王,原籍山西。
初为一席棚小酒店,在前门外大街路东,鲜鱼口南。赚钱后,于乾隆七年(1742)盖了一间门面的小楼。经营品种有煮小花生、玫瑰枣、马连肉、晾肉等小菜。 到乾隆十七年,因皇帝赐名,又送一“虎头”匾而出名。同治年间又增添了烧麦,其特点不仅皮薄馅满,而且味道极好。 抗战时期,都一处虽幸免没倒闭,但生意一直不振,直到北京解放,才获新生说起“都一处”牌匾的来历,还有一段传奇故事。据说在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乾隆皇帝下通州私访,回京进永定门来到前门一带,这一天正是农历大年三十,天色已很晚,老百姓都带着齐备的年货,从四面八方赶回家吃团圆饭。众多店铺也早已关门上板,掌柜的把全店人召集到一起“说官话”(旧社会商家年终结算帐目,分配奖励,决定人员去留),分红领赏。只有王瑞福开的这家酒铺仍在开门营业,乾隆一行3人便走进了酒铺。王瑞福一看这3位客人,衣帽整洁,仪表不俗,又从衣着表情上猜出他们是一主二仆的身份。王瑞福凭着十几年经营酒铺的经验,连忙把3位客人让到楼上,把店中的洋酒“佛手露”和酒铺自制的几样拿手凉菜“糟肉”、“凉肉”、“马莲肉”一齐端上桌来,亲自为3人斟酒,并站在一旁伺候。
饮罢酒,尝过菜,其中一位客人问店家:“你这小店叫什么名字?”王瑞福赶忙回答:“小店没有名字。”这位客人听见楼外鞭炮齐鸣,想到家家户户已在欢度新春,生出几分感慨,他非常感激地说:“这个时候还开门营业,京都只有你们这一处了,就叫‘都一处’吧”。王瑞福当时一听也就过去了,并没太在意。可没过几天,几个太监送来了一块“都一处”的虎头匾,并对王瑞福说,
这块匾是当朝乾隆皇帝御笔赏赐的,三十晚上来吃饭的3位客人中,主人打扮的就是皇上。王瑞福听罢连忙朝天叩拜,立即将匾挂在进门最显眼的地方。从此,“王记酒铺”便改名叫“都一处”了。
王瑞福还将乾隆坐过的椅子,用黄绸子围起来,当“宝座”一样供起来。并将乾隆走过的从大门到楼上的一段路保护起来,终年不打扫。日积月累,来往客人带进的泥土越来越多,最后成了一道土埂,被称为“土龙”,这条“土龙”在清代被列为京城的“古迹之一”。清朝《都门纪略·古迹》记载“土龙在柜前高一尺,长三丈,背如剑脊”。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苏州文人张子秋,慕名来到“都一处”,酒饭后写到“都一处土龙接堆柜台,传为财龙”。 “都一处”自乾隆赐匾后,生意兴隆,许多人争相来此观看御匾,后来很多中外宾客用餐后都要在御匾前合影留念,这一情景一直在延续。
有藏头诗赞曰:“都城老铺烧麦王,一块黄匾赐辉煌。处地临街多贵客,鲜香味美共来尝。”短短二十八个字,把“都一处”的历史、经营特色、所制烧麦的鲜香味美,都一一道出,最后两句还告诉大家“都一处”临街开店,交通方便,号召大家都来品尝“都一处”的品牌食品——烧麦。
来历传说
“都一处”是北京一个有名的字号。据说乾隆皇帝在一个大年初二的晚上,出来私访,溜达到前门大街。那时候的买卖家,特别是饭馆,一般的都要过了正月十五才开市,只有一家黄酒馆开着门儿点着灯。那儿预备着晾肉批,像南方的牛肉干似的,还有糟肉,又甜又香。掌柜的因为买卖不好才提前开市的。乾隆进门坐下喝了点酒,吃了点儿点心,问了问买卖情况,觉得这个掌柜的挺和气,又问:“你们这买卖叫什么字号?”掌柜的说;“咳,一个小买卖没有字号。”乾隆爷一高兴说:“我给你起个字号好不好?”“那赶情好了。”“你找一张纸来。”掌柜的福至心灵,找了一张红纸,乾隆爷挺高兴,说:“给你起个什么字号好呢!今天大正月的,所有的饭馆都没开市,只有你这黄酒馆开了,我赐名‘独一处’。”刷刷刷,写了三个大字。这位掌柜的也不知来的这位客人是皇上,也没想到皇上会满街溜达,赶紧道谢。第二天天一亮,听门口有马蹄声,来了四位当差的,腰上佩着腰刀,穿着官衣,把马栓在门口石头桩子上了,说:找掌柜的。掌柜的正在收拾店堂,这四个当差的撇唇拉嘴,噬啦嘛啦地进来了。“嗬,几位爷台,您是喝点酒哇,您是歇歇腿儿呀?”“一不喝酒,二不歇腿。昨晚上你这儿来过一个客人?”“对,怎么您哪?没拉下什么东西。”“知道没拉下什么东西,猴崽子。”宫里当差的,张嘴就挑眼,脾气大着哪。掌柜的心说:“我怎么成了猴崽子啦?”当差的加重语气问道,“你知道那是谁吗?”“是,爷台,我不知道。”“当今万岁!”“啊!”掌柜的差点儿瘫在那儿。“怎么样,昨天你伺候得好,赐带银一百两,赶紧谢恩!”掌柜的也不懂怎么谢恩,就梆梆梆磕了三个响头。这四个当差的哈哈大笑,把银子搁在那儿,扭脸就走了。这掌柜的也算机灵,乾隆爷坐的这地方是个圈椅,说太师椅又不是太师椅,说普通椅子也不是。他拿黄绫子把这圈椅子一包,拿黄绸子打了两个花儿。“瞧宝座去!”那阵儿,皇上是至尊,是天之骄子,那是龙啊!结果打这儿买卖就做起来了,又添了烧麦,添了炸三角。请人刻个“独一处”横匾挂在那儿,乾隆爷写的三个字供在宝座上头。就这一手,招来了成千上万的顾客,谁不想看看皇上坐过的地方,谁不想尝尝皇上吃过的东西呀,上至官府大员,下至平民百姓,都以此为荣。从此,“独一处”的名声传遍天下。后来到清末,这家掌柜的觉着“独一处”不好听就改为“都一处”。这就是今天“都一处”的来历。
正点吃法
如果没有都一处,北京人不一定知道烧麦
烧麦是从归化城传过来的,能在京城走红,都一处起了很大作用。可以说没有都一处,北京人还不一定知道烧麦是个什么东西。小时候,感觉上烧麦就是指都一处,就像提起首都就是指北京一样。街边小吃店一般不卖烧卖,一来麻烦。二来因为味道不正宗,吃的人也少。嘴馋想吃烧麦了,肯定只到都一处,别的地方还真不认。不过,都一处好吃的远不止烧麦,只要来,必点干炸小丸子,做工讲究、用料实在。北京每一家老字号都有几道独家菜,每道菜里都有故事。
吃烧麦,别忘了来碗粥
都一处烧麦顶部的特别多,虽然吃馅时不觉得干,但吃到这些花边时就会感到口渴,这时来碗香甜的粟米粥或清爽的银耳羹,都能令胃口大开。炸三角在前几年刚恢复旧颇受欢迎.但想一尝其鲜的食客得注意,炸三角有很强的季节性,只在天气凉爽时制作才能保证味道,所以夏季就成了炸三角的“断档期”。
经营理念
恢复、坚持老工艺的同时不断创新
这些年,都一处对恢复老菜式、老工艺投入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比如前几年一口气儿恢复了3个失传多年的经典莱式:马连肉、糟肉和炸三角。这几道菜都有大约两百年的历史,制作工艺传统而复杂。晾肉和现在的酱肉相似,但比酱肉利口,恢复它的最大困难就是没有空间,因为晾肉需要“晾”,我们正势力解觉这个问题。力图恢复的这些菜肴都不能通过标准化机器生产出来,但越是纯手工的越难制作,也就越是饮食文化的精华.绝不能丢。
在恢复和坚持老工艺的同时,不断创新。拿都一处的招牌烧卖来说,过去油重、肥肉多,现在都用精瘦肉.口味清淡。过去来都一处的老年人偏多,近年,年轻人越来越多。还有外国游客,韩国、日本来的很多都是年轻人,还专门多点一些打包。其实.这也是我们这些老字号最大的愿望,不仅是老一辈人的怀旧场所,也是新一代喜欢光临的感受经典文化的地方。
商业秘密
相关传说
皮儿的直径三寸三,至少24个褶儿 传说20世纪30年代,伙计们往馅里多加油和料的方法曾加成本,以惩罚黑心老板,没想反倒大大提高了都一处烧麦的质量,使它逐渐享誉京城。事实上,都一处烧卖与众不同的是,不仅它的馅味道好,而且对皮儿的规格要更严格,最大的讲究就是薄,一张皮儿中间厚1毫米.边上仅0.5毫米,薄如蝉翼;皮的直径约1 1厘米,最少要捏成24个褶儿.每四只烧麦用一两二的馅儿一两三的皮儿。
制作技艺
都一处起初是山西人王瑞福开设的一家小酒店——王记酒铺。清乾隆十七年,因皇帝来此小酌,并亲笔御赐“都一处”蝠头匾,使都一处名声远扬。乾隆走过的甬路也因长年不扫而成“土龙”,在清代被列为北京城的“古迹之一”,与永外“燕墩”齐名。清同治年间,曾有《竹枝词》吟咏都一处:“京都一处共传呼,休问名传实有无,细品瓮头春酒味,自堪压倒碎葫芦。”数百年来,都一处形成了精湛的烧麦制作工艺,尤其是走槌压皮技艺独到,用走槌压出的皮呈二十四个花折,代表二十四个节气,缺一不可,制皮和包馅的过程,也极具艺术观赏性。成形的烧麦外观上独特,封口露馅不干,犹如含苞待放的花朵。烧卖馅料调制考究,根据季节时令的不同,制作出四季烧卖:春季的春韭烧麦,夏季的西葫芦烧麦,秋季的蟹肉烧麦和冬季的猪肉大葱烧麦等。食之香而不腻,回味无穷,堪称一绝,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
1990年,在上海举行的全国烹饪大赛上,都一处烧麦获得第一名。1992年,都一处烧麦在北京市百家餐馆、千种风味小吃大联展上获最佳品种奖。2000年,都一处烧麦获“中华名小吃”称号。都一处系列烧麦还荣获了商业部颁发的“金鼎”奖。目前,都一处烧麦制作技艺面临传承危机。
特色产品
炸三角
炸三角是都一处的著名食品之一,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有荤馅和素馅两种。吃时须先用筷子在皮上扎几个眼使馅里的热气冒出来,然后再吃,以免烫嘴或溅出油汤,污染衣物。
原料配方
面粉5千克 带皮猪肉5千克 大茴香15克 韭菜750克 葱250克 姜60克 麻油60克 黄酱300克 花生油2.5千克(约耗750克)
制作方法
1. 将猪肉分肥、瘦、皮三个部分切开。然后将肉皮和瘦肉放入锅内,加水约5~6千克
,先用大火后用小火烧煮烂,煮烂后捞出将瘦肉切成小见方丁,肉皮绞碎,肉汤放好待用;肥肉生切成丁;葱分四瓣切开,再切成7毫米长的段;姜切碎;韭菜切3毫米长的段。2. 将大茴香下大火热麻油锅炸焦捞出。随即将葱段、姜末、肥肉丁投入原油锅略炒,再加入黄酱炒成肉酱。
3. 另用净锅倒入肉汤约2.5千克,加入肉酱、瘦肉丁、碎肉皮、酱油搅和,用大火烧开后倒在瓷盆内,使它凝结成冻。同时,搅开肉冻,放进韭菜段拌成馅。
4. 将面粉放入盆内,加入开水约2.05千克(冬季可加到2.2千克)迅速和成面团,倒在案板上揉匀,搓成若干直劲3厘米的圆形条子,摘成200个重约35克的面剂,一个个擀地成直径约17厘米、厚约2毫米的圆皮。
5. 将圆皮切面两个大小相等的半圆形块,用一个半圆块在边缘刷上水,做成三角形的兜兜,勿使散开,兜内装馅25克,兜口蘸水粘牢,勿让馅心外溢。最后分批分次放入大火六成热的花生油锅内炸,炸到外皮焦黄,捞出沥去油,让尖端朝下装盘即成。
 
打赏
 
更多>同类特产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特产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  桂ICP备17006920号-2
美滋滋特产网